2025年10月17日,第三届“良渚论坛”文创市集在浙江杭州隆重启幕,辽宁省博物馆应邀参加本次活动,展区位于中外交流互鉴馆(3号馆)。本次文创市集汇聚了43家海内外顶尖文化机构,共同呈现了一场跨越洲际的文创盛宴,展开了一场文明互鉴、创意交融的深度对话。
壹
置身国际舞台,
开启跨文明文创对话
文创市集旨在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最新成果。
辽博展位坐落于中外交流互鉴馆,这标志着辽博的文创工作已从“产品输出”迈向国际“文化对话”的新阶段。在这里,辽博不仅是文创产品的展示者,更是中华文明和辽宁地域文化的深度诠释者,通过文物元素提炼出的文创产品与全球观众进行了一场关于美学与历史的深度交流,展现了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与包容性。
贰
策展巧思:
构建从“文物”到
“文创”的转化场域
辽博本次的展厅设计,是一次从“陈列物品”到“营造场域”的升级。整个空间通过艺术化的场景分割,将文创产品置于其所源出的历史语境与当代生活场景的交汇点。这种多元的呈现方式,不仅凸显了产品的美学价值,更完整地呈现了其从文物本体中萃取文化基因,再转化为当代生活美学的创造性过程。
在众多展品中,两大亮点集中体现了辽博在IP挖掘与转化上的战略思考:
1.文化预演:《虢国夫人游春图》的“文创衍生”
辽博将尚未开展的重磅IP“虢国夫人游春图”的文创衍生品作为推介核心。这并非一次简单的预售,而是一次精心策划的“文化预演”。首发产品,主动设置文化议题,将公众的期待值转化为对盛唐气象这一话题的深度探讨,展现了辽博在文创开发上“以学术为基,以市场为镜,与时间做朋友”的设计理念。
“虢国夫人游春图”预计在2025年底在辽宁省博物馆展出,并同步上新马年文创产品。
2.经典焕新:《簪花仕女图》的当代雅韵
作为辽博的“明星IP”,源自唐代周昉《簪花仕女图》的系列文创,已从“产品开发”进入“价值深耕”阶段。
展台上,以画中仕女高髻、簪花、浓丽服饰等文化符号为灵感设计的画屏、簪花饰品、联名礼盒等,不仅是“可用”之物,更是“可读”的文化文本。这些文创产品精准传递了唐代“丰颊硕体、浓丽多姿”的审美风尚与高度自信的社会气象。一位现场观众评价道:“这仿佛是把大唐的自信与风华握在了手中。”这些产品正是辽博“推动文物走出展柜,让历史融入生活,焕发新生”理念的生动实践。
叁
市场热度与专业认可:
辽博文创实力的双重印证
开展期间,辽博展区始终人气高涨,多款产品颇受欢迎,尤其是得到了外国友人的高度认可。
辽博文创产品的创新设计与精良工艺受到了各方领导与专家的高度评价,认为其真正实现了文化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
辽宁省博物馆文创专班主任周颖秋向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高政讲解产品设计理念。
辽宁省博物馆文创专班周颖秋向莅临领导讲解产品设计理念。
肆
辽博价值:
从“文物守护者”到“文化
叙事者”与“价值共创平台”
本次良渚论坛之行,是辽博文创战略的一次亮相。它标志着辽宁省博物馆已成功从“文物守护者”转型为“文化叙事者”与“价值共创平台”。
通过文创,辽博实现了三重价值的升华:
文化价值的深度解码:将学术研究的精深成果,转化为公众可感知、可共鸣的生活美学,完成文化的跨媒介叙事。
社会价值的主动构建:通过文创这一柔性纽带,激发公众,尤其是Z世代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主动参与文化创新和传播。
产业价值的生态探索:成功探索出一条“文创产业化、产业文创化”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未来,辽宁省博物馆将继续坚持“守正创新”,以更开阔的国际视野、更前沿的设计语言,推动更多馆藏瑰宝焕新生,赋彩人民美好生活。
来源:沈阳文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