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甘肃新闻10月24日电(艾庆龙 陶雪霞)在临夏州永靖黄河峡谷的深处,没有都市的喧嚣,只有黄河水亘古不息地流淌。然而就在这片静谧之地,藏着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一边是十六个朝代接力雕琢的炳灵寺石窟,一边是亿万年前自然造化的丹霞奇观,人文与自然在此碰撞出壮美的交响。
“炳灵”在藏语中意为“十万佛州”,这座石窟用千年历史诠释了这一称谓的分量。自西秦建弘元年(公元420年)开凿以来,它便静静伫立在黄河之畔,见证了十六个朝代的兴衰更迭。
图为炳灵寺石窟。临夏州文旅局 供图
漫步石窟群中,第169窟留存的“建弘元年”题记尤为引人注目,这是中国石窟中最早的纪年题记,如同一位穿越千年的信使,清晰标注出这片石窟艺术的起点。
时光在石壁上凝固成艺术的瑰宝。27米高的唐代弥勒坐佛依山而建,静默注视着脚下黄河奔流不息,庄严肃穆的佛容与雄奇的山水相得益彰。而第64龛的盛唐造像更显匠心,佛与菩萨丰颐秀目、姿态雍容,将大唐盛世的艺术风华永远镌刻在这片石壁之上。
走出石窟,另一重自然的震撼便扑面而来。丹霞石林,以“万笏朝天”的姿态直指苍穹。二十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奇峰林立如百官持笏朝贺,每到晨曦初露或暮霭降临,阳光洒在丹红色的石峰上,光影流转间更显奇幻壮丽。
图为位于临夏州永靖县的丹霞石林。临夏州文旅局 供图
千年石窟的艺术精华与万笏朝天的自然奇观隔水相望,黄河水则如纽带般将二者相连。2014年,炳灵寺石窟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如今,这里的一窟一石、一河一山,仍在持续诉说着自然与人文交融的千年故事。(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