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喀什地区融媒体中心】
喀什文化底蕴深厚,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优秀旅游城市。这里拥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十二木卡姆、刀郎麦西来甫,新疆已知最早的佛教遗址之一——莫尔寺遗址、班超驻守过的盘橐城、世界四大石头城之一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以下简称“塔县”)石头城等历史遗迹,它们无声诉说着喀什的悠久历史。
从剧场里的沉浸式演出到景区里的非遗体验,喀什地区积极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深入体验本地文化,感受“诗和远方”的完美结合。
“十四五”期间,喀什文旅产业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持续释放。2021-2024年,累计接待游客1.102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91.73亿元;2025年1至9月,全地区接待游客4458.0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02.1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48%和25.06%。喀什持续处于全疆文旅发展“第一梯队”,成为展示新疆魅力的“超级IP”。在激活消费潜力、赋能经济发展中,喀什文旅发挥着“顶梁柱”作用,带动直接就业6.6万人,全产业链直接与间接带动就业19.9万人,让各族群众收获着稳稳的幸福。
全域服务阵地迭代升级
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系统性补齐文旅服务短板,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旅游产业体系。“十四五”期间,喀什实施文旅重点项目36个,总投资达8022.47万元。全地区A级旅游景区扩容至81家,成功创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各1个,培育自治区研学旅游基(营)地8个等,17个国家级和自治区级文旅品牌相继落地,文旅服务阵地持续扩容。
泽普县金湖杨国家5A级旅游景区坐落在泽普县城西南40公里处的泽普林场境内,镶嵌在叶尔羌河冲积扇上缘,三面环水,景色宜人。2023年,景区对游客服务中心、中心景区、长寿民俗文化村等点位进行提升改造,建成生态廊道、玻璃栈道与观光小火车等设施,配套智慧导览系统,获评“中国最美胡杨林”,彰显了生态与文旅的深度融合。
高台民居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是喀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集中展示区。2021年开始实施保护开发项目,对高台民居进行遗址修缮,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水电路等配套基础设施,建成非遗作坊集群,打造“高台景观及夜游场景、时尚打卡网红业态、全域生命周期运营管理”体系。2023年以全新的面貌正式对外开放后,高台民居成为新的旅游打卡点,年接待游客百万人次。
喀什古城特色街区焕新亮相,帕米尔旅游区服务能级显著提升,建成一批游客中心、旅游厕所、停车场和特色民宿,实现从硬件配套到体验场景的全方位提质。全地区现有星级饭店62家、旅游民宿1252家、游客服务中心38个、房车营地19个,新增旅游厕所78个、停车场39个,从住宿到导览的全链条服务网络逐步成型,为游客体验升级筑牢根基。
特色项目激活多元价值
从乡村田园到沙漠高原,喀什以特色项目为纽带,推动文旅业态向多元化、深度化演进。
周末,走进疏勒县“鲁疆情”食用菌生态科技示范园,26座现代化种植大棚既是菌菇生产基地,也是研学体验场所。2024年,该园区成功获批自治区研学基地和国家3A级旅游景区,走出了一条食用菌种植、加工、文旅研学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为乡村振兴注入动力。
在英吉沙县“土陶村”,通过非遗体验项目与主题民宿建设,构建“看陶、玩陶、烧陶、买陶”完整产业链,实现村集体收入翻倍。
自然与文化资源的创意开发持续突破。麦盖提县N39°沙漠旅游景区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修建35公里沙漠公路与3座观景平台,新增越野车、骆驼骑行、亲子沙漠滑行等体验项目,2024年,成功跻身国家4A级景区;盘龙古道“最美弯道”网红公路,成为帕米尔高原的标志性打卡地。
中秋国庆期间,喀什古城无人机灯光表演融合国潮元素,生动诠释“节日+文旅”的融合魅力。
近年来,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通过旅游“热”起来、“火”起来,“非遗游”“博物馆游”持续升温。喀什地区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通过举办丰富的活动,推出沉浸式体验项目,使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更好地走近年轻群体。
2021年开馆的百年喀什馆,以3600平方米的场馆规模承载历史记忆,累计接待超62万人次,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红色教育基地。南疆首个综合型科学教育基地喀什科技馆,70%的硬件来自“深圳智造”,展示华为、比亚迪、大疆等深圳知名科技企业的科技成果,年均接待超10万人次,成为喀什青少年科技启蒙的重要场所。
活动与通道拓宽品牌边界
重大活动与精准推介成为喀什文旅“破圈”的关键抓手。2024年央视春晚新疆喀什分会场的成功承办,将其关注度与美誉度推向历史新高。常态化举办新疆喀什丝路文化胡杨节、新疆喀什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环塔拉力赛喀什赛区、“遇见冬日·喀什”“帕米尔之声”音乐节等主题文旅活动,持续激活四季市场,形成“月月有活动、季季有亮点”的文旅氛围。
“走出去”与“引进来”双向发力。喀什地区组织专门人员深入开拓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重点客源市场,赴白俄罗斯、巴基斯坦开展出境旅游考察,在哈萨克斯坦、日本等国举办旅游推介会。同时,借助援疆力量每年引入2个精品临时展览,培养文博骨干,丰富文化供给。交通与开放设施的升级为品牌扩张提供支撑,周边5座机场、3个一类口岸联动发力,中吉乌铁路加快建设,5家跨境旅行社与73名外语导游组成服务保障体系,助力跨境旅游与贸易便利化发展,让喀什文旅“火出圈”,品牌影响力实现“指数级”跃升。
“十四五”期间,喀什地区不断推进文旅项目建设,创新文旅业态,提升服务质量,以一个个扎实的项目为笔,将文化底蕴转化为发展优势,让旅游热度成为振兴动能,“新疆是个好地方,不到喀什不算到新疆”的名片更加闪亮。
本文来自【喀什地区融媒体中心】,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