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桐城,藏着一座被称为“安徽第一古街”的活化石——孔城老街。它不只是一条街,更是一本摊开的史书,从三国东吴吕蒙屯兵,到明清码头繁华,再到太平天国战火重生……1800年的历史,都沉淀在这条全长3公里的青石路上。

一条街,十道闸,半部江淮史
老街三面临水,呈“S”形蜿蜒。最特别的是它的格局:十甲十闸,每甲一道闸门,既是防御,也是管理。从南到北,走过十道闸,就像穿越十段不同的时光。

徽派底色,岁月留痕
清一色的白墙青瓦,木门花窗,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沿街商铺前后后宅,青石板上独轮车碾出的凹痕深可见证——那是几百年货运往来留下的印记。走在这里,脚下不是路,是年轮。

必打卡的人文地标
李鸿章钱庄:见证晚清金融与商贸的繁荣。
桐乡书院:传承桐城文脉,书香依旧。
藻青山佛林禅寺:素有“小九华”之称,香火绵延。
戴名世墓:清代桐城派文学家长眠之地。


舌尖上的孔城
清晨的老街,是从茶馆醒来的。老茶客三五一桌,一壶清茶,几碟汤面饺、传统糕点,闲话到中午。如果你爱热闹,千万别错过新年——舞龙舞狮、高跷杂耍,掌声喝彩能震彻整条街巷。六米高跷上取糕点香烟的绝活,一年只此一回!

黄梅戏的舞台
孔城人是听着黄梅戏长大的。这里的戏班水平高,孔城影剧院过年时一票难求。若你在节庆时来访,不妨挤进人群,听一段《天仙配》,那才是地道江淮味儿。

如今的老街,没有太多商业气息,只有安静的青石板、斑驳的白墙,和依然住在老宅里的原住民。它不喧哗,却承载了半部江淮商业史、一部徽派建筑史、还有一整本流淌在黄梅戏里的生活史。




如果你也喜欢真实、有厚度、依然“活着”的古街,不妨来这里走走。你是否知道桐城藏着这样一条“安徽第一古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心中的徽派古镇,或者,计划一下你的孔城之旅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