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汁原味的特色美食、复刻当地标志性建筑的文创产品、精美的非遗手工艺品……如今,越来越多城市开始打造属于本地的特色礼物,这些特色礼物成为不少游客的“心头好”,被当作伴手礼买回家。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5.4%的受访者认同“特色的城市伴手礼,就是一张流动的文化名片”。(据中青网10月20日报道)
过去,“到此一游”是许多游客的主要目标。现在,人们出游更渴望将有温度的城市记忆带回家。于是,地道风味、手作器物等代表在地文化的伴手礼,便成了连接游客与城市的纽带,让城市文化变得可触可感、可品可忆。
近年来,各地积极推动伴手礼的融合创新。截至2025年4月,全国城市礼物品牌数量已突破1000个。比如,武汉“蒜鸟”单日销量突破万件;北京凭借四大凤冠冰箱贴等爆款产品,将历史文化转化为强劲的消费增长……这些实践表明,成功的伴手礼能够打通文化传播与消费,驱动城市文旅发展。
从更深层次看,伴手礼的“出圈”,本质上是城市软实力的生动体现。“过来耍撒”熊猫玩偶传递出成都的闲适淡然,“旗袍美人”包装的雪花膏勾勒出上海弄堂的浪漫风情。这些产品之所以打动人心,关键在于根植于城市独特的人文土壤,形成了难以复制的文化辨识度。当它们在游客手中流转,便如一张张“移动的文化海报”,持续拓展着城市的文化影响力。
伴手礼作为城市文化软实力的组成部分,其发展需要多方合力。应积极推动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青年设计师与文旅企业协同创新,探索多元融合路径。同时,政府部门与行业组织也应促进品牌建设,打造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城市级伴手礼IP,推动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一礼载一城,一物传一韵。真正的伴手礼,是能将一座城的烟火与精神打包带走的诗意载体。当它们从货架走向心间,便成了温暖的情感寄托。期待每一份精心打造的礼物,都能让远方的故事,在另一个生活里延续。(贾梦宇)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