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雪刷屏!河南人困惑:10 月下雪到底正常吗?
“早上刷到老君山下雪的视频,还以为看错了月份!”10 月 20 日,洛阳老君山与郑州嵩山同步飘雪的消息,迅速席卷河南人的朋友圈。红叶枝头堆积着薄雪,银红相映的奇景让网友纷纷转发,与此同时,一个疑问也在评论区不断涌现:“10 月就下雪,这到底正常吗?是天气反常的信号,还是咱们少见多怪了?”
这场雪来得猝不及防,却并非毫无征兆。老君山景区的保洁员张阿姨凌晨 5 点上山清扫时,就发现地面覆盖着一层细碎雪粒:“一开始还以为是霜,用扫帚一扫才知道是雪,往年最早也得 11 月才见着这光景。” 嵩山脚下的民宿老板李师傅则忙着给客人加被子:“预订的客人本来是来赏红叶的,结果遇上降雪,好在提前备了厚被褥,没让大家冻着。” 从民众的反应中不难看出,10 月降雪虽让人大感意外,却也引发了大家对 “正常与否” 的深度关注。
二、数据说话:河南 10 月下雪,并非首次出现
不少人觉得 10 月下雪 “离谱”,但翻阅气象数据便会发现,这样的情况并非头一回。省气象台整理的近五年记录显示,河南秋季首场雪大多集中在 10 月中下旬,且降雪地点常年集中在老君山、嵩山这类高海拔山区 ——2022 年,老君山 10 月 5 日就飘起初雪,比今年早了半个多月;2023 年,嵩山的初雪出现在 10 月 12 日,同样早于常年平均水平;而 2024 年 10 月 20 日的这场雪,在近年序列里只能算 “中规中矩”。
不过,“不算最早” 并不意味着 “毫无特殊之处”。省气象台高级工程师王磊解释:“河南平均初雪日其实在 11 月下旬,今年的初雪比常年提前了近一个月,这一点确实值得关注。” 更特殊的是,这场雪是在异常多雨的背景下出现的 —— 自 9 月以来,河南平均降水量达 408.9 毫米,较常年同期多了 2.9 倍,创下 1961 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同期最高值。“前期长时间的阴雨让空气湿度饱和,加上北方强冷空气突然来袭,两者结合,才让 10 月的河南山区飘起了雪。” 王磊补充道。
栾川县气象局的监测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降雪前 24 小时,栾川县黄耀沟监测站录得 29.4 毫米的降雨量,充沛的水汽为降雪提供了充足 “原料”。“要是没有前期的降雨,即便有冷空气,也很难形成降雪。” 栾川县气象局工作人员说,“简单来说,就是‘天公作美’凑齐了降雪条件,这种情况属于气候规律内的正常波动,并非极端反常现象。”
三、降雪密码:三大要素缺一不可
为什么 10 月的河南能下雪?王磊拆解了降雪的 “必备公式”:强冷空气 + 充足水汽 + 低温环境,三者缺一不可。
首先是强冷空气的 “推动”。10 月 19 日起,一股来自西伯利亚的强冷空气 “主力部队” 自北向南长驱直入,迅速影响河南。19 日当天,豫北安阳的最低气温还维持在 15℃,到 20 日便骤降至 4℃,24 小时内降温幅度超 10℃;豫西三门峡的最低气温更是跌至 2℃,为降雪创造了低温基础。“这股冷空气强度大、移动速度快,短时间内就让山区气温跌破 0℃,满足了降雪的温度要求。” 王磊说。
其次是充足水汽的 “加持”。如前文所述,9 月以来河南持续多雨,空气湿度始终处于高位。降雪前,山区上空的相对湿度达 95% 以上,接近饱和状态。这些水汽在冷空气的作用下,迅速凝结成小冰晶,随着冰晶不断增大,最终形成雪花飘落。“卢氏县黄耀沟在降雪前的降雨量,就是水汽充足的最好证明。” 王磊举例道。
最后是高海拔带来的 “低温优势”。老君山主峰海拔 2217 米,嵩山主峰海拔 1491.7 米,根据 “海拔每升高 100 米,气温下降约 0.6℃” 的规律,山顶气温比山脚低十几度。当山脚还维持在 5℃-8℃时,山顶气温早已跌破 0℃,这也是山区能下雪,而平原地区只能下雨或降温的关键原因。“如果平原地区气温也能跌破 0℃,说不定河南就能迎来全省范围的降雪了。” 王磊笑着说。
四、地域差异:为何山区飘雪,平原只降温?
这场降雪最有趣的地方,莫过于 “山区飘雪、平原喊冷” 的鲜明反差 —— 郑州网友在朋友圈晒出 “早上穿卫衣、中午换羽绒服” 的穿搭变化,而嵩山的游客早已裹上军大衣;洛阳城区还在淅淅沥沥下着小雨,老君山金殿的屋顶已积起薄雪。这种差异的背后,“海拔” 是核心决定因素。
老君山景区工作人员李姐对此深有体会。降雪当天,她在山脚下的游客中心值班时,还穿着薄外套,等坐索道上到山顶,瞬间就被寒风裹住:“山顶风特别大,雪粒子打在脸上疼,我赶紧把提前备的羽绒服穿上,还是觉得冷。” 而在山脚下的栾川县城,市民张女士只是加了件毛衣:“县城没下雪,就是风大,穿毛衣刚好,比山顶暖和多了。”
这种差异对农户的影响更为直接。栾川县赤土店镇的农户陈大叔,凌晨 4 点就起床去菜地忙活 —— 山上飘雪时,山下的菜地只是结了层薄霜。“霜打后的白菜吃起来甜,但冻狠了就会烂心,今年得提前采收。” 陈大叔一边给白菜覆盖塑料膜,一边说,“往年这个时候,白菜还能在地里长半个月,今年不行,得赶紧收回家储存。”
王磊解释:“山区与平原的气候差异,本质上是海拔差异导致的温度分层。这种‘山上雪、山下霜’的景象,是河南山地与平原气候特征的生动写照,每年秋冬交替时都会出现,只是今年因初雪提前,让这种差异更受关注。”
五、早雪≠冷冬!这些准备要做好
最让民众关心的问题是:10 月就下雪,今年冬天会不会特别冷?对此,王磊明确辟谣:“单次早雪与冷冬没有直接关系。”
他进一步解释:“冷冬的判定有严格标准,需要看整个冬季(12 月至次年 2 月)的平均气温,是否较常年同期偏低 0.5℃以上。一次提前的初雪,只是冷空气‘提前打卡’,不能代表整个冬季的气候趋势。” 从历史数据来看,2022 年河南 10 月 5 日就下了初雪,但当年冬季的平均气温与常年基本持平,并未出现极端寒冷天气。
不过,王磊也提醒,后续还会有补充冷空气影响河南,未来一周气温难以明显回升,民众仍需做好保暖准备。针对不同人群,他给出了具体建议:
对于计划前往山区赏雪的游客,务必携带帽子、手套、围巾等防寒用品,穿防滑的雪地靴或登山鞋。“已有游客因穿得太少,在山顶出现冻伤情况。赏景虽重要,但保暖更关键。” 老君山景区工作人员提醒,若遇大雪天气,景区可能会临时封闭部分险要路段,游客出发前可查看景区官方公告,合理规划行程。
对于农户,要及时采收露天种植的蔬菜、红薯等农作物,对果树进行涂白处理 —— 涂白剂能反射阳光,减少树干昼夜温差,防止冻裂,同时还能杀灭树干上的害虫卵,为果树安全越冬做好准备。“栾川县农业农村局已组织技术员下乡,指导农户做好防寒防冻工作,尽量减少低温天气对农作物的影响。” 栾川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说。
对于自驾出行的市民,尤其是计划进山的车主,要密切关注路况信息。部分山区路段可能出现薄冰,行驶时需减速慢行,与前车保持安全距离,最好提前备好防滑链。“降雪当天,嵩山景区盘山公路就出现了轻微结冰,交管部门及时撒盐除冰,才没造成交通拥堵。” 郑州市交警支队工作人员提醒,遇路面结冰,切勿急刹车、急打方向,避免车辆失控。
眼下,老君山的薄雪渐渐融化,红叶却依旧鲜红。不少游客趁着雪后初晴前往景区,定格 “雪映红叶” 的美景。“与其纠结初雪是否反常,不如抓住这难得的秋末限定景致。” 王磊说,“毕竟对河南山区来说,10 月下雪不算罕见,而这样的美景,一年也只有一次。”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