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卷天府·熊猫文化
“熊猫+” “+熊猫” 创未来
10月17日至20日,2025年天府书展在成都举行。18日,由四川画报社、成都国之瑰宝文化旅游有限公司、看熊猫杂志社、美丽都市圈大数据实验室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画卷天府·熊猫文化推介会”暨《四川画报》熊猫符号经济专刊首发式,在2025天府书展主会场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行。
推介会现场
国宝大熊猫,是生物多样性的旗舰物种,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有着和平、友好的形象,以及祥瑞、幸福的寓意。因为有了文创产品,大熊猫以及大熊猫的生活由陌生的、有距离的转换为可观赏、可触摸、可感知、可使用的对象,大熊猫文化由此进入公众传播领域,实现了相应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感性价值等。
“熊猫符号经济”专刊封面(点击上图,横屏览阅专刊电子书)
画山画水画四川,画出安逸四川;“熊猫+”与“+熊猫”,创造无限可能。本次推介会上首发的《四川画报》“画卷天府·熊猫符号经济”专刊,以“国之瑰宝”“‘论道’熊猫”“文创秀场”三大板块,用精彩丰富的图文,呈现了当下文创事业与经济良性互动的熊猫文化新生态,串接出一幅打通熊猫文创、文博、文艺的美美与共的文化旅游导览图。而众多业内专家以亲历和感悟发表的洞见与心得,更成为当下“熊猫文创版图”上的一个指路方向标。
金熊猫天府创意设计奖评委,清华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研究员,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
蔡 尚 伟
四川,大熊猫的故乡。从雅安首次发现大熊猫踪迹,到成都凭借城市能级成为熊猫文化的核心承载地,熊猫这种黑白相间的生灵早已超越生物属性,成为四川最具辨识度的文化符号。
熊猫文创通过西博会等开放平台链接海外消费者(陈俊汐 摄)
那么,熊猫文化如何从“四川符号”晋升为“全球IP”的呢?
破局路径
从形象到生态的系统构建
如今,熊猫作为文化符号热度居高不下,各类衍生品流通广泛,渗透至文创产业各个领域,却也有着符号空泛化、设计碎片化、产业断层化的问题。针对熊猫文化发展的痛点,需要从“单一形象”到“IP 生态”跃迁:
01
“专属形象”是基础。
“一个城市顶级的熊猫形象,就是具有高度的辨识度,高度的城市特色,和它的精神内核。”调动文化、设计等相关领域方面的专家,以世界眼光、市场眼光反观形象需求,进行形象诊断,形成有鲜明成都特色的熊猫形象,“就像功夫熊猫阿宝那种非常生动、个性鲜明、专属性很强的形象。”
02
“故事赋能”是关键
文创产品不能单靠颜值,四川需要有性格有故事有灵魂的大熊猫IP。四川要树立大熊猫IP形象,相关的故事和内容最不缺。建议将熊猫形象与四川多元文化结合,四川的美食文化、三国文化、三星堆文化等,足够支撑一个大熊猫“人物”,甚至是一群大熊猫“人物”。
03
“全产业链运营”是保障
熊猫IP的价值释放需要“设计、生产、传播、衍生”的闭环。建议成立一个省级层面的大熊猫创意管理类机构,“专门围绕大熊猫的文创做顶层设计并做重要的架构,发挥‘举旗子、搭台子、给票子、给牌子’的功能”,类似于冬奥会奥组委推动冰墩墩那样。
价值升华
从地方符号到世界名片
熊猫是四川文化“走出去”走向世界的最佳载体。“走出国门的文创产品,需要最有海外消费者认同感的中国符号、中国元素。大熊猫就是这种顶级的中国符号、中国元素,也可以说是四川符号、四川元素。”熊猫凭借天然亲和力,能快速打破国际受众认知壁垒。
发展文创借船出海的道路,尤其是跟国际上顶级的文创机构、人才、作品进行实际深入的合作,借力发力,交流创新,通过创意、投资、运营合体,把成都的熊猫元素带入世界文化的前沿。
“熊猫经济”带动文旅融合新消费(袁博 摄)
熊猫文化是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重要抓手。一座世界文化名城需要“标志性IP”支撑,而熊猫正是成都最具潜力的选择。成都要讲好熊猫故事,还可以和成都的其他文化IP,例如金沙文化、三国文化进行整合。一方面不失故事本身的吸引力,满足用户的需要和多重体验,另一方面又可以整合成都的文化IP,起到产业发展和文化传播的多重效益作用。
从符号到IP,从本土到全球,熊猫文化的升级不仅是一场文创产业的革新,更是对巴蜀文化生命力的重现。当熊猫不再只是一个黑白符号,而是成为一张有故事、有温度、有灵魂的世界名片时,它所承载的,将是整个天府文化的时代回响。我们非常乐见成都市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及国之瑰宝做好并进一步擦亮这张名片!
本文源自《四川画报》总第415、416期
编辑/肖蓉
审核/鲁琴
终审/陈佳楣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