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吉穆斯泰
寂墨文人
在茫茫草原,有一处摇人心旌,震人魂魄的世外桃源。它的幽静和神秘,令人心旷神怡;它的险峻和伟仪,炫尽自然神奇;它的风骨和沧桑,蹉跎着岁月痕迹。在嵯峨挺拔中尽显地灵之秀美,在粗砺嶙峋间再现亘古之神韵。它就是草原仙境花果山,旅游胜地——吉穆斯泰。
驱车从百灵庙西口出“固关”,顺公路西行约十公里,再右转向北沿一条干涸的河床和沙土之路深入便到。
随着河床的弯曲和延伸,花果山的东进口处,首先映入你眼帘的是奇峰峻石,河床沙砾间清清的一潭泉水,在浑圆的奇石下溢出,宛如一湖明镜,倒映着四周的美景和蓝天白云。
往前随自然石阶而上,便进入东西走向的草原大峡谷,恰似数亿年前从太空陨落的巨大恒星砸下的天坑,又如一条远古深邃的历史隧道,令人惊奇和遐想万千。
花果山的“水帘洞”就在南峦石壁之下,以前不是很深,后以人工开挖,掘深百余米才变成今天这样。奇怪的是过去的洞中常年滴水,而且与外界温差甚大,奇冷无比。进入洞中,仿佛从北纬45度的温带,瞬间坠入冰冷的北极冰窟,让人不寒而栗。深入漆黑如夜,滴水之声阴森可怖,令人毛骨悚然却又惊险兴奋,乐在其中。如今,今非昔比,人工一直开挖到群山环绕的南口,洞中可谓天河景区,星光点点,繁星点缀其间,灯光闪烁,七彩斑斓。不远不近就有一尊现代风格迥异的雕刻工艺,有古代名人雕像,有佛像等,通道属上坡趋势,全程有台阶辅助。雾蒙蒙、阴森森。足可与西游记水帘洞一比…
山峦和岩石缝中,长满了红红的梭梭果、山樱桃、黄玫瑰等灌木,以及马兰、鸡冠、山丹丹、白菊等野花和奇草,花香四溢,令人心醉。
历尽沧桑的老山榆,有的盘屈裸露,有的弯弓扭曲,有的横斜峭壁,有的在深沟浅壑中或成林或孤立。它们顶酷暑傲风雪抗严寒,日夜守护着吉穆斯泰,誓与花果山共存永恒。
最神奇和诡秘的是这里的奇雕怪石,山势险峻中嶙峋间,相互垒叠,依偎拥抱。有的单行似大象徒步,有的重叠像父亲托子;有的神似老牛奔走,有的酷如巨蟒吞食。各有奇特,惟妙惟肖,无不彰显着它们的伟大。
谷间岩石中,有一“神风洞”,六七米深,东西出口且通风,可容纳一人蜿蜒爬行通过,洞中石壁光滑,有惊无险,不知是远古人工开凿,还是先天自然形成。据牧人讲,这里曾为蟒精洞穴,才如此招风,神秘无比。穿越“神风洞”的人可辟邪除病,永保平安。多少年来,游客闻之,趋之若鹜,络绎不绝。
北山脚下,有一褐色小山脊宛如卧龙,远远望去,神似貌似,形态逼真。尤其是伫立在东方绝壁上的三狮岩,更令人叫绝,昂首远眺,三头巨狮并肩而行,似抖鬃似吼啸,又像傲视云霄。似与世界八大奇观之一的狮身人面像媲美,令人惊叹和称奇。
从三狮岩背后的悬崖攀爬峰顶,沿途将又是一番景致。站在高高的狮头俯视谷底,人小如蚁,仰望碧空,方可与云对语。身临其境,如醉如痴,使之不由得想狂呼呐喊,山谷间便回声四起。
细看足底,平滑而高低错落有致的峰顶巨石上,令人惊讶的是上面有多处小如盘大如盆的圆形凹槽,新雨过后,天水溢满,月光映之,宛若天池。真乃大自然鬼斧神工,也有人称是天外来客的杰作。
西北山腰间,有一不为人知的废弃小佛庙遗迹,石壁上的岩画“佛”字儿仍然清晰。山脚下有四方土墙坍塌遗迹,或许是数千年前草原先民的舍址。
走进吉穆斯泰,感悟吉穆斯泰,凝思吉穆斯泰。我们无不为它的自然景观和神奇造化而惊叹!山涧里的每一棵树之奇特都可以入诗;峡谷中的每一处石之诡妙都可以进画。
走出这神奇的吉穆斯泰,沉思中我又有另一番感慨,那吉穆斯泰逼真的卧龙和摄人心魄的三狮岩,不正是达茂草原上的藏龙和卧虎吗?
作者简介:
寂墨文人:本名王建中,包头市作家协会会员,达茂旗作家协会副秘书长,多部文学作品经旅美艺术家斯琴塔娜朗读并发表。被聘任为《鹅卵石的春天》《火烈鸟文学》《御花园古风》《金奖文学》等国内文学平台艺术顾问。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