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飞机便收到一条短消息:“财富之都,成功之都,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成都欢迎您!寻古蜀文明,览都江古堰,看憨态熊猫,品川菜美食……”以这种语言欢迎老朋友,觉得功利心过重广告味儿太浓,不如前些年那句“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简捷浪漫有人情味儿。
我对成都不陌生,2007年那年来过两次,像老朋友,再见备感亲切。我向同行介绍成都,麻辣火锅、悠闲的生活氛围,还有武侯祠、杜甫草堂、青羊宫等历史遗迹……那年我两次来成都,前后逗留了二十来天,受到成都人悠闲自在生活的感染,独行的我也变得慵懒,并未去杜甫草堂、武侯祠、青羊宫……更别说青城山、都江堰了。
2015年1月18日上午,走在青羊街上,还好,尚能感受到成都人的那份悠闲。路的两边并没有见缝插针地新填些功利的高楼大厦,树木依然掩映着街道,仍能找回“唯我独尊”的感觉……成都还是长大了,双流机场与城区已连成片,一栋栋新建筑挤占了农田填充了过往城市的空荡。
走进杜甫草堂,草屋依然破旧,翠竹流水间,却也纯朴自然,总比钢筋混泥土筑就的鸽子笼般的三厅五室接地气更象人居。杜少陵若见今天的“广厦千万间”,会“欢颜”吗?仰望雾霾充溢的灰蒙蒙的天空,面对欲壑难填的芸芸众生,少陵欢颜也难吧。不再“路有冻死骨”, “朱门酒肉臭” 依旧,仍是几家欢喜几家愁。草堂文化激起的波澜漫延到附近街道的路上,脚下一块块青石板上刻着杜诗,我看着新鲜。只愿每天走过的路人不是熟视无睹,偶尔停下匆匆的脚步,用片刻功夫,感悟些许中国传统读书人的精神。
走进送仙桥文化市场的一家沉香店,和老板聊起来……一个习惯了快节奏生活的福建人,抱怨成都人拖拉,抱怨四川人慵懒。成都人会边打着麻将边在电话里说“马上,马上就到。”四川雇员不肯加班,还会理直气壮地说“给钱也不加班,要那么多钱干嘛。”这些抱怨不无道理,东部的人与国际接轨早,地处西南腹地的四川人慢半拍,似乎有点不合时宜。这或许便是对“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的最好注解。上世纪二十年代,林语堂先生用英文写了本叫《生活的艺术》的书,成了当年美国的畅销书。书中写了上世纪初中国人的生活,令美国人羡慕向往,恰如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人羡慕向往美国人的生活……中国人原本活得很闲适,只不过给摩登丢了,变得越发贪婪,蓝天碧水都变成奢侈品。成都尚有中国人淳朴生活精神的残存,即便这样,天空也是灰蒙蒙的,至少我在川的这三四天里没有见到蔚蓝的天空。
依沉香店老板指示,穿过两条马路来到蜀九香饭店,品尝地道成都火锅。这火锅已在全国连锁经营,适应了更多地方人的口味,我吃着,感觉不够地道,有些失望。远远望见,内江边上的一座茶楼,门外有三个人围着一张桌子在打扑克,是斗地主吧。走进茶楼便听到“哗啦!哗啦!”搓麻将的声响。我们在大厅捡了个座位坐下,点了两杯茶……见一中年妇女急匆匆走进来,坐下便让服务员开电视,调到成都三频道,荧屏上滚动着电视剧开片字幕……点上杯茶,中年妇女边喝茶边看电视,看完那个电视剧,悠闲离去。我和同伴说:“这才是成都人的生活。”
武侯祠一座纪念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祠宇,肇始于公元223年修建刘备惠陵的时候,全国唯一一座君臣合祀祠庙。徜徉在庙宇间,遥想诸葛孔明当年,一个26岁在南阳躬耕的山东人,初识刘备,在隆中为备作战略规划,何等雄姿英发,一路追随刘备入川,奠定蜀汉政权基业,雄视天下,伺机一统华夏,可惜上苍没有给诸葛机会,壮志未酬,魂丧五丈原,是何等凄凉。人世间的多少事,努力做了,不一定能得到期望的成果,缺憾也是一种美,奋斗的过程更有意义吧。武侯祠里挂着一副对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三十个字高度概括出管理的本质,令言必称希腊者惭愧,有谁还敢说中华传统文化无需传承。大势已定,天命难为,偏安一隅,造福一方,亦不乏明智之举,只可惜诸葛孔明先生作《出师表》又作《后出师表》,终拿蜀地当渡船。
杜子美一介书生,客居成都四年,赖其一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蜀人至今怀念他。武侯祠香火绵延,赖诸葛先生的忠贞与为事业锲而不舍的奋争精神。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后人汲取他们的精神,共筑起中华文化。
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在当下也难静若世外桃源,受摩登精神冲击,只愿别弄丢了自己的文化特色。1月20日早晨8点,伴着飞机马达的轰鸣,我们离开成都,两个小时后回到济宁。科技拉近了乡俗,交融着文化,别摩登得丢了自己便是。(初稿写于2015年1月23日)
作者简介:
胡成江 ,济宁市青年作家协会副主席, 济宁市作家协会会员 ,济宁作协“两新”委员会副秘书长 。在《天池小小说》《小小说选刊》《济宁日报》《济宁晚报》《中国水运报》等多家报刊发表小说、散文等作品多篇。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