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南工人日报】
“岷江遥从天际来,神功凿破古离堆。”
深秋时节,细雨如烟,我怀着一颗虔诚敬畏之心,缓步踏入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鼻祖”的都江堰。这处雄踞岷江上游、静卧华夏西隅的千年工程,迄今已默默流淌两千二百余载,以无坝引水之智慧,独步天下。碧波与黄叶在此际会,仿佛展开一场横跨古今的对话,引人步入时光的深处。
岷江,古称渎水、汶川,曾一度被尊为长江正源,故又有“江水”之誉。古人视其为一条喜怒无常、难以揣度的河流。她哺育了成都平原,孕育出灿烂的江源文明,堪称天府之母。然而,她也曾赤地千里,也曾肆虐泛滥。岷江两岸,常有这样的景象:上午百姓载歌载舞,欢庆丰收;下午却可能面对滔滔洪水,颗粒无存。
公元前三世纪,秦以李冰为蜀郡守。李冰赴任之后,访耆老、考旧籍,汲取前人治水智慧;复沿岷江实地踏勘,测量水文,反复验算,终绘就都江堰之蓝图。约在公元前二百五十六年,他率领蜀地民众,众志成城,建成这一举世无匹的水利巨构。
而李冰或许未曾料到,两千余年后的今天,都江堰已不仅是一处水利工程,更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荣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多项桂冠,继续吸引八方来客,如朝圣者般瞻仰其不朽雄姿。
都江堰建成之后,不仅铸就了“天府之国”的千年美誉,更催生了底蕴深厚的天府文化。随着岁月流转,其效益日益彰显。如今,都江堰灌区幅员辽阔,涵盖二万八千六百平方公里,为成都、德阳、绵阳等八市四十一县、两千八百万民众,提供生活、生产与生态用水。这片沃土,聚集四川近三分之一人口,创造超三分之一的经济总量,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与生态改善的生命线,对全川粮食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支柱作用。
都江堰,是一座横亘于岁月长河中的水利丰碑。它承载风雨,见证兴衰,成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永恒象征,亦是中华民族坚韧精神的生动写照。立于堰畔,静听江流奔涌,仿佛能触到历史的脉搏,感受那跨越千年的磅礴创造力与无畏勇气。都江堰,以其深沉而恢弘的魅力,不断召唤后人,探寻其背后的文明密码,体悟其中蕴藏的无穷智慧。
来源:河南工人日报
文图:卢键
编辑:李晓真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