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早晨8点半,一支长达近一公里的队伍,如同流动的青春长河,从西夏区兴泾镇中学的校门浩荡出发。
他们此行的目标,是徒步前往世界文化遗产西夏陵,在身体的磨砺与历史的浸润中,完成一次深刻的思政实践。
原来,为充分发挥思政教育资源在铸魂育人实践课程中的重要作用,激励广大师生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当天,西夏区兴泾镇中学以“踏寻历史文脉 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组织全校师生1500余人,开展了“行走的思政课”主题研学活动。
此次活动采取徒步拉练+实地思政教育的形式,往返需徒步30公里,耗时8小时。
路途漫漫,是对青春韧性的最好打磨。
八年级(9)班的赫陆瑶在出发前就暗自定下目标:“一定要坚持下来,不要喊苦喊累。”
七年级(3)班的陈鑫宇和同学们在相互鼓励中走完全程,“虽然辛苦,但我们大家都坚持了下来,我为我们感到自豪!”
途中,有同学体力不支,立刻有同伴伸出援手;有同学不慎摔倒,马上有同伴送上关切。
师生同行,互相扶持,漫长的徒步成了一条凝聚集体情感的纽带。
行进中,同学们高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黄河大合唱》等经典红色歌曲,激昂的旋律驱散了大家的疲惫,坚定了前行的步伐。
今年,西夏陵申遗成功,这座沉睡在贺兰山脚下的历史遗迹,不仅是宁夏的文化地标,更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生动见证。
西夏区兴泾镇中学校长史建国坦言,学校将研学目的地定于此,旨在让学生“触摸历史,厚植文化自信”。
抵达西夏陵后,一系列沉浸式思政教育活动依次展开。思政教师以“贺兰山下的文明密码”为题进行现场教学,引导学生静默遥望,回溯西夏历史。
在西夏陵博物馆内,同学们借助科技手段“探秘西夏文明,感悟中华一体”,系统了解西夏文明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中的地位与作用。
七年级(5)班学生杨凌辰感叹“仿佛走进了历史”。八年级(9)班学生马海涛兴奋地说:“我第一次来西夏陵,还提前查阅了资料。回去后,我要把所见所闻分享给家人和朋友。”
据了解,为确保1500余名师生安全完成这次大规模徒步研学,学校做了周密的部署。
不仅有西夏区卫健委全程提供专业医疗保障,还有学校老师组织的后勤车队。
记者发现,沿途有不少热心家长默默陪伴,及时为学生提供物资补给。“我们觉得这次活动十分有意义,相信这一定会成为他们青春的美好记忆,所以我们也特别支持他们。”学生家长张海娟说。
“这是为了更好地探索如何开展行走的思政课而进行的一次实践活动。我们鼓励广大师生走出课堂,用脚步丈量、用眼睛发现、用心灵感受自己的家乡,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锤炼学生顽强毅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以及挑战自我的能力。”史建国表示,这首次成功的尝试只是一个开始,“以后我们计划把研学活动做成常规的系列活动,计划每年春季研学,秋季组织徒步,让学生的学习真正从课堂走向广阔天地,从书本走向鲜活历史。”
记者:李阳阳 张佳丽 王浩南
编辑:王瑜婧
审核:申亮
监制:孙磊
近日热点短视频
有
奖
答
题
由银川市司法局主办
银川市新闻传媒中心承办的
第二届“法律知识大比拼-寻找身边学法达人”
街采活动目前已经进入
海选阶段
新一轮的线上答题
同步开启!
在最短时间内
答对全部题目的前十名参与者
会有小奖品哦!
请记住
在工号一栏
一定留自己的电话号码哦!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