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伟人特型演员《重走长征路》纪行系列报道之五
特型演员在通道转兵纪念地参观打卡
霜降刚至,骤感阵阵寒意。今天一早,《重走长征路》的伟人特型演员刘同春、党刚、何国峰、谭正洪、蒋泽良、何平一行13人沿着红军长征路线,翻山越岭,来到了著名的通道转兵发生地。
隶属于湖南怀化市的侗族通道自治县,位于湘桂黔三省交界处,在县城西北36公里溪镇罗蒙山下,依山而建的通道转兵纪念馆建筑群就屹立于青山秀水之间,盛开怒放的丹桂与红色记忆散发着阵阵幽香,让人浮想联翩。
1930年12月至1934年12月的四年间,先后有邓小平、张云逸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红七军、任弼时、萧克、王震率领的红六军团、中共中央率领的红一方面军(即中央红军)三路红军途经通道。
通道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到处都留下了红军的足迹,发生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清廉故事。如《一担皮箩的故事》《一副担架,五代守护》《铁律》《毛泽东与一个铜板》等等。这些故事在侗乡苗寨广为流传,家喻户晓。
通道转兵纪念地,由主题陈列馆、纪念广场、通道会议旧址恭城书院、毛泽东王稼祥张闻天住址宝庆会馆、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旧址东岳宫、红军街、红军浮桥等部分组成。特别是恭城书院,始建于宋崇宁1105年,原称"罗蒙书院”,后更名为"恭城书院"是全国保存最完整、体量最大的侗族古书院古学馆。
通道转兵纪念馆占地面积46200平米,陈展面积2900平方米。展示了通道会议和通道转兵这一历史史实,以及1930年1月--1934年12月的4年间,红七军、红六军团、中央红军过通道时发生的一些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
1934年12月12日,中央红军长征途径通道时,中共中央负责人在恭城书院召开紧急会议(史称“通道会议”)。会上,毛泽东转兵西进贵州的正确主张得到周恩来、朱德等与会多数同志的赞同。通道会议及其促成的通道转兵于万分危急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为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奠定了坚实基础。
历史的长河滚滚向前,红军长征与我们渐行渐远。但长征精神穿越时空,化作永恒;红军故事历久弥新,代代相传。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