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错代营地—无名营地A(日记版)雅漂徒步雅鲁藏布大峡谷之寻找大瀑布
文、图税晓洁
更桑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税晓洁摄于1998年
11月25日 雨 错代营地——无名营地
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依稀可见对面村庄 税晓洁摄于1998年
凌晨二、三点,一阵擂鼓般敲打帐篷的雨声把我惊醒,赶忙起来把相机胶卷挪到中间的兽皮上,就再也睡不踏实了。朦朦胧胧中,天总是不亮,找了根树枝叨在嘴上聊解烟馋。——断烟了,从昨天下午就断烟了,在巴玉村的时候,更桑帮我问了半天,成都卖1元多的“白芙蓉“这里要5元。摸摸兜,想了想,此时此地,只有忍住恶习吧,找瀑布要紧。5块钱对我这时是个大数目,起码能换一天口粮。
雨一直没停,到下午一点,清点食物有点不妙:全部的食物还有4袋方便面、一个红烧肉罐头、大约半斤腊肉、半斤大米、几个萝卜、几斤糌粑。在鲁古村似乎丢了一些压缩饼干和豆腐干……我决定不能等雨停了,再次仔细包装好胶卷相机,即刻冒雨上路。
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税晓洁摄于1998年
经过“国家队”营地时,我惊异的发现竟有一架摄像机对着我和更桑。我恬着脸又问了一遍路,有人搭话说你今天肯定到不了,只能到山那边的营地。我问好走吗?好走。翻过山一直下就是了。
——印象里,这是“国家队”唯一对着雅漂队的镜头。为什么呢?是不是我和更桑要是完蛋了,可以作为一个“民间的”、盲目的、不冷静的、送死的、无知的、草寇们莽撞不科学的证明?
哈。我觉得我有点小肚鸡肠的想。
(cctv资料视频:雅漂队勇救“国家队”落水博士、视频在本人公号)
上山的路布满“国家队”前几天下来时的痕迹,没怎么费周折,一个多小时后,我们就爬到了山顶。又一个多小时后,我们翻过山下到了一处有“大白兔”糖纸、塑料袋,篝火黑灰犹在的营地残迹。
更桑问:还走不走?
走!我毫不犹豫地说。
粮草不多,赶一点是一点了。
继续前进了几十米,脚印却好象分成了两股,一条顺沟而下,另一条却是沿着与山脊平行的山腰走向雅鲁藏布江的上游。
我决定继续顺沟而下。我自信我的打探结果,一直下下下,下到沟底就是瀑布了,哈哈哈,没想到这么得来全不费功夫。
根据我从国家队打听到的情况,路应该是一直顺沟而下。翻过山,沟底传来的涛声就似一阵阵闷雷,听起来,最响的也就在脚下的沟底。感觉上,瀑布也就在脚下的沟底。因为一直在下雨,沟底腐殖质上的脚印时断时续,有时看来根本就没有。
目测看来,这天是肯定下不到谷底,但走一点是一点,明天应该是没有问题。更桑在我背后不时嘀嘀咕咕,说他从民工那里打听到的是意思思(我和更桑之间的藏汉夹杂语,大意为好象、大约、也许之类)平走一段再下的……
按照我的意思下了大约半个小时后,却完全不能走了,一个悬崖挡住去路。这一直顺沟而下也一直看不见一点有人走过的痕迹,也没有“大白兔”。
理智使我们退回,又按照更桑打听的结果顺那条和山脊平行的山路上行。这条路很清晰,我走的嘀嘀咕咕,我疑心这条路是“国家队”一分队从白马狗熊那边下来时的路,但也只好如此,先走走看了。
走了大约1个小时,过了一个巨大的滑坡区,我们发现了一个似乎搭过帐篷的地方,地面上还有一些有外文残片的东西。
“印度人,印度人来过的……”更桑把一切外国人都叫印度人。
更桑从“国家队”的民工们哪里知道,有几个外国人不久前也来过这里。我和更桑四周找了半天,没有发现水源,真不知道那帮老外为什么要在此扎营?也许是象我和更桑多次经历的那样,天黑了,没法走了,只好爱哪就哪随便对付一夜了。
我和更桑发了会呆,决定沿着这条有过人迹的小路继续向前。
又摸摸索索走了大约半个小时,路总一直还是上。算算时间,天就要黑了,不敢再走了,赶忙撤回那个有水的营地残迹处,我称之为瀑布A营地的地方。
下午从错代营地翻过山口,我们就感到了瀑布的气息。峡谷底部江水的巨大轰鸣声就象同时有好几辆火车在疾跑,听的人一阵阵燥热心中又惶然。找路的时候,我们甚至看见了峡谷底部浪涛形成的白雾。
目测看来,从营地到峡谷底部水雾处的距离也就有几公里。坡度几乎是垂直的,从瀑布A营地看谷底就好象站在摩天大楼顶上俯瞰大街,不同的只是这里是满目令人陶醉的绿,而城市里是让人心浮气躁的五花八门。
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税晓洁摄于1998年
山在这里成“之”字形,俯视峡谷,两边的绿山和裸露石壁真正的似刀砍斧劈。从瀑布A营地看去,江对面是一面巨大无比的道道绿痕夹杂的石壁,石壁上面是浓浓的雾。
山上面的云雾在不停的动,露出过几次白。我开始以为那是白云,仔细一看,竟是雪山。
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税晓洁摄于1998年
当时我心中涌起的词只有一个震惊。这一段峡谷可谓威严、沉重和轻灵、俊秀之类的不可思议交织结合的让人有些恐怖的混合体。我想地球上恐怕是再也难以找出比这里更奇怪的的自然景观了。——这里也正是这个世界第一大峡谷最核心的地段,峡谷深达6009米极端值也正是在这一带。
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税晓洁摄于1998年
瀑布就在脚下,却不得其门而入,有点折磨人。
我们撤回营地是下午五点多,营地离山顶不远,GPS接受的信号又快又好,我测出此地经纬度29`47’48N,95`11’06E。日出8:13,日落18:40,到巴玉村直线距离3.97公里……离天黑还有一个多小时,我决定更桑留下来做饭,我解除身上摄影背心、腰包等等20多斤杂碎,持长刀再次沿山沟而下找路。
作者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更桑摄于1998年
越往下,密林中的腐殖质越厚,树干树叶上寄生的不知名的低等植物也越多,但没有什么危险,长刀砍路,手里一直有树根、草根、树枝之类可抓。只是,前进的速度非常缓慢,林子实在太密了。
(待续)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