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飞抵纽约,进出海关都很顺利,以往的神秘感已经不复存在,就像在国内“东西南北自由行”一样随意,不同的是飞行时间长一些罢了(直飞14个小时多)。乘坐商务舱,实实在在睡了6个多小时。醒来后看了看屏幕上的飞行轨迹,才知道是经过日本国,挨着阿拉斯加的阿留申群岛,横穿太平洋(首次),从温哥华进入北美大陆,然后沿着美国和加拿大边境自西向东,过了底特律后转向往纽约。这样的航线比以往北上俄罗斯再转向北美或者从欧洲方向跨大西洋经加拿大进入美利坚航程近了许多,也避开了正处在战火硝烟等敏感地区,不知道为什么美国会对中美航线的所谓“不对等”提出异议。
落地肯尼迪国际机场,天刚蒙蒙亮。深秋的微寒与离开北京时的体感差不多。语言不通依然是很大的“障碍”,好在同行的一位香港女士英语非常流利,主动帮忙,减少了许多不便。与前两年入境比较(在阿联酋的阿布扎比过关),对人员的查询和行李的检查都简单多了,换言之,现金、食品等的携带几乎“无人问津”。女儿说,可能是对中东方向来的航班检查特别严格。
跨越大洋彼岸,最重要的任务是与亲人相聚。这些天,倒时差很快适应了,与国内相差12小时,微信沟通需常常提醒自己。出门散步就在生活小区周围,开车外出去得多一些的是餐馆、Whole Foods(专供有机食品的高档超市)和Costco(与国内的山姆类似)。所见所闻,感觉突出的还是空气清新,物资丰富,食品安全;车水马龙,路人稀少,文明有序。美国联邦政府“停摆”,已经持续24天了,对社会秩序和人们生活的影响好像不是很明显(白宫发言人卡洛琳在抨击民主党议员时说,“停摆”对社会的负面效应很大)。毋庸讳言,西方社会的民主政治经历了长时间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洗礼,确实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但其内在的弊端(短板),又很容易导致党派纷争的内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服务的效率不高等问题。尤其是美国现任“草台班子”的“不靠谱”,严重削弱了所谓“灯塔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直接冲击了对其曾经有过的“好感”。
进入10月中旬以来,网上关于四中全会的人事安排,传得沸沸扬扬,“有鼻子有眼”,颇有些耸人听闻,一看就是海外“舶来品”。到了纽约,打开电视和网络,华语节目更是五花八门,各种“据说传闻”、“内幕报料”充斥荧屏。稍有些认知判断或逻辑分析能力的人,都不难看出,绝大多数是捕风捉影,故弄玄虚,甚至有意造谣,恶语诋毁。北京时间23日下午,全会公报发布,所有的“骚动”舆论,瞬间“平息”。谣言止于真相(智者),莫过于此。我很好奇,那么多信誓旦旦的海外主播,频频“打脸”后又是怎么自圆其说的,为什么此类“道听途说”消息的对象很少涉及美国政府?这恐怕与国情有关系,“信息不对称”往往容易给流言蜚语滋生提供条件。毫无疑问,仇华、反共等敌对势力在背后推波助澜也是重要的因素。
与在“美丽国”的亲朋好友交谈,一个深刻的印象是,祖国越强大繁荣,生活在异域他乡的海外游子就越有“底气”,盼望中华民族的腾飞,是绝大多数炎黄子孙最朴素的感情。前不久在家乡参加朋友儿子的婚礼,一个经常出国的老战友对我说,“走了那么多地方,还是在中国生活最安逸舒适”。我完全有同感,随着年龄的变化和国家步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这种感受愈益强烈。当然,这绝对不是对发达国家“优越性”的否定和排斥。有生之年,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还是希望能到世界各地多走走,见世面,开眼界,有益身心健康,陶冶情操,何乐而不为呢?打开国门,自由进出,取长补短,创新发展,中国人应该有这样的民族自信和文明智慧!2025.10.23.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