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清晨6:30起床,今天准备去周村,昨天从博物馆返回时已经看好了,就在99连锁酒店门口有4路公交快车直达周村。起床收拾好,先将行李寄存在前台,便出门去4路公交站台等公交。
等了十几分钟也不见公交车过来,正巧有个轿车司机前来招呼,去周村每人10元,想着这公交车不知啥时候能来,坐公交也要4元,还不如打车,于是,和两个去淄博丝绸学校的男生一起拼车来到周村。
这次拼车到周村,车主是一早送孩子到淄博上学,返程时顺带捎客到丝绸学校,然后准备去周村火车站招揽生意,而我要来的是周村古商城,与火车站还有一段距离。两个男生在淄博丝绸学校下车后,我问车主可不可以带我到古商城,开始车主不太愿意,但过了一会,可能觉得我这人还不错吧,车主主动提出加5元送我到周村古商城,我自然乐意,就这样,我便顺利到达了周村古商城。但我进周村不是从正门进的,轿车车主将我带到了周村大街的末端,门票也给我省了。下车的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这个《岩松书画艺术教育中心》,不知道的会以为是白岩松开办的呢。
在书画艺术中心的旁边,就是周村的魁星楼,而在这个楼下,有一个小门,门口的一幅画吸引了我,于是,先没进村,直接走进了魁星楼下的这个小门。吸引我的那幅画是《毛 主 席去安源》,这幅画有些年头了,对我这个50后来说,这幅画非常熟悉,正是因为这样的历史背景,才让我对魁星楼下这间小屋产生了兴趣。
走近了一看,这里也是一个“艺术中心”。门的两边分别挂了两块牌子,左边一块上书“周村墨缘大家书画院”,右边一块上写“淄博周村老年书画学会外联部”,门口还站着一位老人家。
于是我就以这幅画为话题,与这位老人家唠了起来。
就在门的左边,有一个关于这位老先生的介绍。原来老先生是当地的一位民间书法家,叫赵万能。淄博市文化局的退休人员,业余爱好书法几十年,而且很有成就,退休后独居在此,守着魁星楼下这间小屋,继续坚持着自己的爱好。
没想到,刚进周村就遇到了“高人”,一位85岁高龄的民间老书法家,那就借此机会与老人唠唠吧。
随着赵万能老人我走进了里屋,不进不知道,一进吓一跳,原来这个小屋里有那么多的书画作品啊!
这幅笑口常开我很喜欢,笑,是人心情最好的一种表达方式,笑口常开就是一个人最好的精神状态。
这张小楷书法是赵万能老人的作品,这字确实写的好啊,难怪他能有门口人物介绍里说的那些荣誉。
收藏在这个小屋里的书法作品已经不能按幅来计数了,基本是成“堆”的状态。
据老人介绍,这幅油画作品是赵老先生的外孙画的,老人一生喜爱书法,外孙没有跟他学书法,倒是学上了油画。问老人,外孙咋没跟你学书法呢,老人说,孩子喜欢绘画,不喜欢书法。也是的,现在的年轻人更容易接受西方的东西,书法这种艺术,年轻人没兴趣。老先生的外孙今年才读高一,说以后准备报考艺术院校。有这样的功底,考取一所艺术院校应该问题不大。
小屋里不仅有赵老先生及其家人的作品,还有好多其他当地民间书画家的作品。
无意中,我看到了一幅启功先生的书法作品。老人说,这是启功先生为一幅画作题的字,是一位朋友转赠给他的。
这里不仅有启功先生的书法作品,还有启功先生的画像。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小小的乡村书画院,还真有珍宝啊。
我怎么也没想到,来到周村,游览的第一个“景点”,居然是一座乡间书画院。
真是应了那句话:高手在民间。看看这位八十多岁老人的字,多么的雄浑有力!
当我问到,为啥这么些书画作品都这么随意的丢在这里,不拿出去展览或者出售呢?老人说,我们这里没有这方面的市场,这些民间书画家们也都不会做生意,所以这些书画作品拿到这里来,也没法及时出手,就堆在了这里。说心里话,我看到这些书画作品就这么散乱的堆放在这个楼下的小屋里,没有任何的保护措施,真的很是心疼,不管这些作品水平如何,可也都是作者的心血啊。说到这里,我顺带说一句,看到我帖子的朋友,有书画爱好兴趣的,或者是有这方面市场的,请关注一下,有机会可以去淄博周村去看看,说不定能淘到宝,同时也能帮助他们把作品推广出去。
一位普通的文化馆职员,一生平平淡淡,八十多岁的人,仍坚持着自己的爱好,笔耕不辍,实在是难能可贵,我很敬佩赵万能老人家。
当我看到赵老先生这个创作的环境后,我的敬佩之情更是油然而生。
这张桌子就是老人的工作台,在这狭小的空间和环境里,能写出那样虬劲有力的“龙”字,老人家该有怎样的一种情怀?
一个淡然的耄耋老人,一位乡村的书法家,赵万能老人,我记住您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