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题目是不是有点怪异和别扭?其实这才是真正的泰国特色,把各种文化背景的民族都团结在一起,最起码不是靠武力争斗来解决利益冲突问题。
有利益就有冲突,这是目前世界的常态,没有什么奇怪的。所以讲一个地方的故事,没有必要去说那里的人好或坏。人都有七情六欲,好事和坏事总是要在一起,各民族都差不多。用一套规则来管理地方,把坏事尽量压住,好事得以发挥,在那里生活的人就会比较好过;反过来用各种暴力行为解决争端,那么生活在那里的人无论穷人和富人都不会有好日子过。
茶房大门
泰北茶房的生活环境,不能说非常美好,但这里的人过得比较轻松。简单理一下这个村的发展过程,就是把各种矛盾尽量化解,变成一个和谐之地的历史过程。
此地汉文名叫“茶房”,顾名思义,产茶很多,很多村民初期就是靠采茶来维生,之后落地生根成了当地居民。泰文名则叫“วาวี” ,据中文学校前校长黄老师初步解释:泰语含义是“走几步路就需要摇扇煽风”的意思,说明这山区坡陡路难行天气又热,从地形来看,在交通不便的过去,这说法应该比较贴切。
茶房欢迎您
茶怎么来的?一个传说是有个傣族先来发现古树茶。而这些茶树早期的扩大是老鼠的功劳,它们把茶籽拖去吃,专偷吃的老鼠比较粗心,没有吃光抹尽的习惯,总会有吃剩的茶籽落地生根发芽,于是不断地长出一片片茶树。人们就来采茶制茶出售,成了一个比种旱谷和其他农作物收入好的职业,于是这些茶农就主动扩大种植面积,自然就引来更多的人。村庄就这样发展起来。
为什么不是泰国当地人来发现茶树而是摆夷(傣)?前面说了这种“走几步就要扇扇子”的不毛之地,生活条件好的泰国人当然不愿意进来。这个傣族是缅甸掸邦的,虽然语言和风俗习惯与本地泰人基本相同,但外来者一般只能往更偏僻的的方去发展。偶然间就发现了更赚钱的茶树,但傣族不善做生意,所以把茶叶生意做大规模,还需要靠汉族和回族。
茶房风光
汉族说法则和诸葛孔明有关,这里有个“回中坡”,传说诸葛亮南征到这里,准备从这个“坡”回中国,一些老兵走不动了,想留下来,但又不知道靠什么来维生,孔明就撒下一堆茶籽:以后你们就靠种茶维生吧。这个故事西双版纳基诺山也有,内容几乎一模一样。有些基诺族就自称他们祖先是被孔明“丢落下”的,以后变成夷人,转音为“悠乐人”。
孔明在云南属于半神的人物,孔明山以及与孔明相关的传说可以说遍布云南各地,说明当年诸葛亮南征影响深远,云南各族非常敬服孔明,所以把他神化。以至于云南人发展到缅甸和泰北,也把孔明的传说带到了当地。
茶房风景
初步考察,茶房汉人的祖先大部分还是50年代来的,跟随国民党孤军的三,五两军过来者不少。但是和其他泰北云南人村寨一开始由部队直接来开辟,按部队方法来经营管理不同,这个寨子的人则是个人行为,是冲着做茶叶生意过来安家。
汉人习惯是走到哪里只要有一定的人数就要办学校来教育孩子,这才是最关键的纽带。以后顺理成章组成自治会,又吸引了更多的汉人来到这里,勤劳能干的中国人使这里的商业越来越活跃,吸引了哈尼,傈僳,苗,瑶,拉祜等各族,包括本地方泰国人也纷纷进来谋生。但这样的野蛮生长也成了藏污纳垢的混乱地区,在50年前,这里除了茶叶生意,还有毒品和军火买卖,治安混乱到凡是做买卖的汉人老板出门必须带枪,否则随时会被人杀掉。
观音庙
90年代泰国提出“把东南亚战场变为商场”的观念,开始用和平方式来管理战乱地区,修路,办学校,建医院,送电等等,逐渐和泰国中心区连在一起。
再后来是台湾来援助建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到目前茶房有了中文高中,已经是泰北云南人村庄里数得上的中文学校。
泰国内政部于1997年2月23日正式成立“瓦维区政府”,管理区域总面积359平方公里,到2024年有泰国户籍的各族人口是26463人,而没有户籍的新难民,估计有1万人左右。
中文学校远眺
茶房与众不同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1.民族成份复杂,除了茶房村中心区的汉族回族,少量傣族,周围山区主要有哈尼,傈僳,苗,瑶,拉祜。
2.宗教复杂,以宗教场所来论,有泰国寺庙,汉族观音庙,道观,基督教会,回族清真寺,还有瑶族道教等等。但能和睦相处,没有互相攻击,村寨有事能一起行动,这点是非常难得的。
3.汉族互相争权的不多,这也很难得,纳入泰国公务员管理系统后,很自然地按泰国法律来处理事情,没有生出其他变化。
4.村自治会已经和泰国政府管理的区村长,政务管理中心互相配合,他们形容,这个面积相当于一个县,人口近4万的区,泰国政府的警察只有三人。
茶房村远景
而在90年代,整个泰北可以说到处是哨卡,除了著名的泰国黑虎队,还有其他武装单位比如边防军,各种警察。目前已经很少在见到关卡。
这是整个泰国“以和平方式消除战乱”的大环境造成的。假如这里也和缅北一样习惯用武力来解决问的话。那么这个茶房肯定是到处互相攻击的混乱地方。仅仅是茶由谁先发现的就会引来无数的口水仗。特别是谁先来开发的?谁的贡献大?说白了谁该当老大?会有一大堆的争论,各族各团体互相看不起也互相不服,最后靠武力解决,赢者也没法睡安稳觉。
我说的情形就是缅甸,而这里居民大部分都是经过缅甸才来到茶房的。对于泰北的和平生活,大家都很珍惜。文明竞争,和平相处,互相尊重。这是常态,也是各族相处的底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