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温江鲁家滩音乐牧场
火热举行的
“菊韵国风音乐嘉年华”
以“花与乐”的融合魅力
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
仅国庆中秋双节期间
已累计接待市民游客超10万人次
成为成都周边微度假的热门之选


从今年五一期间的“大话三国音乐嘉年华”
到如今的“菊韵国风音乐嘉年华”
鲁家滩音乐牧场在短短半年内多次“出圈”
背后是聚焦文商旅体养融合发展
以“音乐+”为核心的场景创新
从“单一演出场地”
向“综合性文旅目的地”的转型突围
破局:从“单一演出”到“音乐+”
“我们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只做单一的演出场地。园区自创立起就着力打造‘音乐+生态+生活’融合的综合性文旅目的地。”
——成都星娱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开昕
从全国来看,部分文旅园区陷入“活动一停、人气就散”的困境,核心原因在于业态单一、缺乏持续吸引力。鲁家滩音乐牧场将“音乐”作为核心纽带,串联起花卉观赏、农特体验、休闲消费等多元业态——音乐不再是孤立的演出内容,而是融入生态场景、生活体验的“调味剂”,让游客从“看一场演出就走”变成“沉浸式玩一天”。



今年五一期间的“大话三国音乐嘉年华”,成为鲁家滩音乐牧场“音乐+”发展思路的首次实践。露天舞台搭在自然环境中,观众坐在草坪上听歌,还可以享用“温江造”美酒美食,这种“氛围感拉满”的现场体验,意外戳中了年轻人的喜好。数据和反馈让运营团队更加笃定,依托鲁家滩的生态优势,用音乐激活场景,以融合发展的思路彰显近悦远来的微度假体验感。
创新:让“音乐+”不只是叠加
正在火热举行的“菊韵国风音乐嘉年华”,无疑是“音乐+传统文化”融合的生动范例。园区延续了温江菊花会的传统底蕴,但并未止步于传统的静态观展模式:主题菊艺造型是“静的艺术”,全天候音乐演出则是“动的氛围”。游客穿行于墨菊、七彩菊与白头菊交织的花海中,耳畔响起民谣与经典老歌,静默的赏花由此升华为一场沉浸式的视听体验。这种独特的场景化体验,正是鲁家滩音乐牧场的核心竞争力。
“音乐+”的融合还延伸到了消费场景中。作为温江区秋季“村糖会”分会场,鲁家滩音乐牧场专门设立“温江造”产品专区,金星啤酒的蜜桃乌龙、茉莉花茶等中式精酿,与菊花展同期亮相,本地特色农特产品也在此展销。游客赏菊听乐之余,还能品尝本土美味、购买温江好物。



“‘音乐+’不是简单的元素叠加,而是‘让音乐融入每一个场景,创造别处没有的体验’。”在王开昕看来,这样的创新实践正是鲁家滩音乐牧场的“破圈密码”。
深耕:从“活动引流”到“内容留客”
“大话三国音乐嘉年华”瞄准年轻群体,木森大舞台8号战队音乐会吸引经典老歌爱好者,“菊韵国风音乐嘉年华”覆盖全年龄段游客……鲁家滩音乐牧场开园以来,接续举办了近20场活动,实现了以“活动引流”到“内容留客”的发展愿景。




“通过前期活动观察,我们团队发现了不同客群的偏好,因此,活动的策划始终围绕‘分众化、差异化’展开,以多元内容覆盖更广泛的客群。11月,我们还将作为‘全球英雄联盟总决赛第二观赛区’,邀请谢帝等歌手来参与互动。”
——成都星娱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开昕
当前,温江正加快推进文商旅体养融合发展,这无疑为鲁家滩音乐牧场深化“音乐+”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
据了解,鲁家滩音乐牧场将引入音乐工作室,推动园区从“音乐展演”向“音乐创作+展演交流”转型,同时引入高规格演唱会、音乐节,拓展电竞大赛等年轻化活动,丰富产品供给,还将探索“票根联动消费”等新型场景,带动餐饮、住宿、文创等二次消费。
“音乐+”的融合模式
将持续为鲁家滩音乐牧场注入活力
开拓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你还期待哪些活动来温江
留言板聊聊吧
记者 | 黄艳、何仁文
编辑 | 杜瑶蕾
审核 | 吴敏
* 转载请注明来源金温江 *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