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粤湘桂三省交界的连州,自古便是中原入粤的咽喉要道,正因为这样,让这片土地上藏着无数鲜为人知的古村落,其中连州西岸镇的东村算是比较特别——它既是茶盐古道上的重要驿站,又是按八卦格局建造的古城堡,更在近年的活化中焕发新生,成为小众旅行中的宝藏之地。我在来连州探访石兰寨的时候(可以翻阅前面的文章《清远连州秦汉古道的古村,岳飞曾率“岳家军”驻留,有什么故事?》),就顺道来到了旁边的东村。
连州东村的名字很是直白:五岭南麓的泸溪常年奔流,西岸村依河而建,而位于西岸之东的村落便得名"东村"。这条穿村而过的河流不仅灌溉了千顷良田,更在古代成为水路交通的纽带,与陆路的茶盐古道交织成立体的交通网。作为湘粤往来的必经之路,当年的茶盐古道上,挑夫们肩扛着湖南的茶叶、药材,历经半个多月跋涉抵达广东,再满载食盐、布匹返程,脚步声与吆喝声曾在东村的石板路上回荡千年。
进入东村,第一感觉就是东村精妙的布局智慧。村子建在名为"蟠龙墩"的山墩上,从高处望去,整座村落呈圆形堡垒状,与周边五座形似巨龙的山脉构成"五龙赐水"的风水格局——山为龙,墩为珠,藏风聚气的设计让先民们深信此处是安居宝地 。更令人称奇的是,村内纵横交错的青石板巷道暗藏八卦玄机,看似杂乱无章,实则按《周易》八卦图排布,每户人家的"户对"上还刻着乾坤符号,先民们希望借此震慑邪恶、躲避天灾。
这种布局既是玄学智慧的体现,更是实用防御的需要:东村地处连州通往湘西、桂东的咽喉,古时匪患猖獗,村民便将村落建成真正的古城堡。东、西、南、北四座门楼既是出入口,又是瞭望哨,厚厚的青石城墙将村落环绕,双层门洞配柏木门板,关上城门便成铜墙铁壁 。为了在八卦迷宫般的巷道中辨别方向,村民们设置了"九企十八栋"——巷口横放的石条叫"企",墙角竖立的石条叫"栋",这些不起眼的标志,是本村人走出迷宫的密钥,却让外人望而却步。
漫步东村,与村民交流,你会听到这里“三姓聚居”的故事。村里黄、胡、唐三姓族人来自不同地域,却在此和睦共处千年,形成"三郡合居蟠龙地"的格局。胡氏"安定堂"始祖胡天瑞是北宋县令,卸任后相中这片风水宝地定居;其孙胡君防文采出众,诗学李贺,朝廷三诏不仕,著有《薪川集》传世。黄氏"江夏堂"自称是北宋大文豪黄庭坚的后裔,族谱记载黄庭坚为避奸臣之祸诈死,隐居连州夏湟,如今黄家宗祠仍供奉其神位,每年清明的祭拜仪式已延续千年。唐氏"晋昌堂"则从金陵迁徙而来,宋末为避战乱定居东村,以耕读传家,建成村内最大的唐氏大祠堂。
在石兰寨旁的东村,还流传着岳家军的传说。南宋时,岳飞率军征讨叛军曹成,曾在东村迎福门的晒谷坪点兵布阵,将前锋设在石兰寨,援军藏于东村,在麻布冲两侧山峰设岗哨,于石磊筑战垛,最终大败叛军。这段历史让东村的城墙与巷道更添几分英雄气,如今漫步在当年的战场遗迹上,仿佛还能听见战马嘶鸣。
谁能想到,这座底蕴深厚的古村,多年前曾是杂草丛生的"空心村"。2017年前,村民陆续迁出,古建筑渐成废墟,水源纠纷时有发生。为改变现状,村里推出"公益积分制",将环境卫生、志愿服务等纳入积分,可兑换日用品,村民们主动筹工筹劳拆除危旧房屋8000平方米,整合土地3000多平方米,筹集资金修缮古迹 。如今的东村已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古村保留着原汁原味的风貌——磨得发亮的石板路、斑驳的青砖黛瓦、无人居住却完好的老屋,没有商业化的喧嚣,却多了份岁月静好。
如果你厌倦了人潮汹涌的景区,渴望一场与历史对话的旅行,不妨来连州东村。在这里,你可以循着青石板路寻找八卦迷宫的出口,在茶盐古道展馆触摸千年商贸的温度,在古榕树下聆听岳飞点兵的传说,这片土地的故事,远比你想象的更动人。下一站,我们继续留在东村观赏银杏,欢迎继续关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