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上海书城焕新两周年纪念日,主题为“一起来书城‘yeah’”系列活动将持续至11月24日。
漫步福州路,走进书城大门,一整面留言墙上贴满了天南海北读者的祝福。旁边的AI画像机,能绘制独属于自己和书城的自画像,粘贴在留言墙便留下超“yeah”的美好瞬间。
一系列创意市集、文化讲座与交流沙龙陆续举办。作家何建明与《全球主导力量的变迁逻辑》作者徐晓华亮相“全国新书发布厅”。“联合国80周年之际——各国大使讲述中国故事”,“一带一路”大使访谈总策划孙超进行主题分享。上海交通大学东方艺术交流中心副主任陈先元带来“上海·故事”读书会——“中华文化、江南文化与海派文化”主题讲座。少儿科幻“博物馆密码”系列分享会,作者翟攀峰将解锁科幻视角下的国宝密码。
“中国的崛起底气离不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与持续升级的生产势力,华夏文明强大的自我修复与迭代能力,当代文化先进性等不竭动力。”文史学者徐晓华新著《空间・生产・文化 全球主导力量的变迁逻辑》在上海书城首发,由团结出版社出版。
谈及新作他表示,凭借辽阔地理环境、丰富物产、庞大人口基数、从未中断的文明传承,华夏文明最终在融合中实现自我强化,走出了独特的“钟摆式变迁”进阶之路。全书系统梳理水、贸易、军事等关键要素对人类帝国兴衰的决定性影响,剖析地理环境、生产方式、文化传统等结构性因素,及其在全球范围内社会组织形态演变进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新书序言中举例提到,在生产力水平有限的古代,青藏高原、印度大沙漠及中亚荒漠,将古代的中华与西方帝国分隔为两大文明体系:东亚大陆以中原为核心,形成“钟摆式变迁”模式,文明在稳定区域内循环演进;西方世界则因地理条件限制,呈现“迁徙式变迁”特征。对谈中,报告文学作家何建明结合对海洋文明与农耕文明的思考,分享他眼中的“上海”是一个动词、一种“状态”,传递出进取锐气与自我更新的魄力。
解码华夏文明,普及传统戏曲,上海书城还将联合沪上多家院团推出戏曲展演。比如,原上海京剧院院长于同辉、《周信芳画传》作者之一虞凯伊将带来“海上传‘麒’双月谈——你好,周信芳”主题活动;与上海沪剧院推出“双声伴书香,两载情更浓”沪剧庆生;11月1日将与上海评弹团推出“焕新两载,二之妙趣”评弹庆生;11月2日与上海越剧院推出“越来越美,越剧荟萃”越剧庆生。
此次焕新,文创与市集也是一大亮点。在上海书城2楼开展“成双成对”AI抓抓乐,读者有机会获两周年礼品,如每日限量“阿宝&囡囡玩偶”,为摩克设计旗下品牌睫毛迷人生活与《繁花》跨界首发的文创潮玩。
“新华悦读·上海书城快闪周”作为“新华悦读”品牌重要组成部分,精选上海书城2025年度受欢迎的10种书籍组成发布“2025新锐榜”,并从往期中精选销量前三书籍发布“新华悦读快闪周·悦读引力榜”。上海书城还开设“好物好yeah”文创市集,甄选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磨铁、京版北美、乐乐趣等文创精品集中展销,让文创爱好者们直呼过瘾。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