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篇:冬日温泉现 “火锅”,新奇场景引围观与争议
冬天的哈尔滨,冰雪文旅项目向来是焦点,而近期一家温泉度假村推出的 “真人鸳鸯火锅” 泡汤池,却凭借独特的造型迅速出圈,同时也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泡温泉见过加花瓣、加药材的,还是第一次见池子里飘满辣椒、白菜的,远看真像一口沸腾的鸳鸯火锅!” 游客李女士在社交平台上发布的视频里,两个相邻的泡汤池呈现出鲜明对比:左侧的 “红汤池” 里,红色的 “汤底” 中漂浮着大量辣椒和几片白菜叶,右侧的 “白汤池” 则是乳白色的池水,视觉冲击力十足。这段视频发布后,短时间内播放量突破百万,不少网友表示 “想去打卡”,但也有网友质疑 “这样泡真的能养生吗?安全吗?”
这款看似创意十足的泡汤项目,究竟是文旅创新还是噱头大于实际?背后隐藏的科学依据、安全隐患与资源浪费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二、场景还原:“鸳鸯火锅” 泡池的真实模样,游客体验有啥不同
1. 视觉打造:红汤白汤的 “火锅感” 如何而来
在哈尔滨这家温泉度假村的户外泡汤区,“真人鸳鸯火锅” 泡池被设置在显眼位置,周围用木质围栏围起,围栏上还挂着 “火锅温泉” 的红色灯笼,营造出热闹的氛围。
走近观察会发现,“红汤池” 的池水呈现出浓郁的深红色,水面上漂浮着大小不一的辣椒 —— 有的是完整的红辣椒,有的被切成两半,还有几片新鲜的白菜叶点缀其间,甚至池边还摆放着类似火锅底料包装袋的装饰牌,进一步强化 “火锅” 的联想。而 “白汤池” 的池水则是纯净的乳白色,水面上没有多余装饰,与 “红汤池” 形成强烈视觉反差。
度假村工作人员介绍,“红汤池” 的红色并非来自辣椒本身的色素,而是用玫瑰花瓣浸泡而成,后续会安排专人将泡烂的玫瑰花瓣捞走,避免影响水质;“白汤池” 的乳白色则是在池水中加入了牛奶,让池水呈现出类似火锅 “骨汤” 的质感。
2. 游客体验:有人为新奇打卡,有人觉不适
尽管争议不断,仍有不少游客冲着 “新奇” 前来体验。来自南方的游客小吴,第一次在冬天来哈尔滨,特意把 “火锅温泉” 列入行程。“刚下池的时候有点紧张,看着满池的辣椒,总担心会辣到皮肤。” 小吴说,实际泡起来并没有明显的辣味,只是感觉水温比普通温泉略高一些,泡了十几分钟后,浑身开始发热,“拍照确实很出片,朋友圈发出去后,好多朋友问我在哪”。
不过,也有游客体验后表示不适。50 岁的张先生泡了 “红汤池” 不到 5 分钟,就感觉皮肤有些发痒,赶紧起身冲洗。“可能是辣椒的刺激,我皮肤本身比较敏感,泡完后胳膊上还起了几个小红点。” 张先生说,他询问工作人员时,对方解释是 “辣椒促进血液循环的正常反应”,但他还是觉得不太放心,之后再也没敢尝试。
还有带孩子的家长表示担忧。“池子里飘着辣椒,孩子好奇总想用手摸,万一摸完揉眼睛,肯定会很疼。” 家长王女士说,她特意让孩子泡了 “白汤池”,但看到其他孩子在 “红汤池” 里玩耍,还是忍不住提醒工作人员注意安全,可对方只是说 “会看着点”,并没有采取实际防护措施。
三、商家宣传:“辣椒养生”“营养吸收”,这些说法站得住脚吗
1. 商家的 “养生理论”:辣椒促代谢,牛奶润肤
为了吸引游客,度假村工作人员在介绍 “火锅温泉” 时,着重强调其 “养生功效”。他们表示,“红汤池” 里的辣椒都是微辣的菜椒,不仅不会刺激皮肤,还能缓解疲劳、促进新陈代谢,“泡的时候能感觉到浑身发热,这就是辣椒在发挥作用,帮助身体排出湿气”。
对于 “白汤池”,工作人员则称加入的牛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能够滋养皮肤,让皮肤变得更加光滑细腻,“相当于给皮肤做了一次牛奶 SPA”。此外,工作人员还补充,每天会往 “红汤池” 里投放 10-20 公斤真辣椒,这些辣椒能反复泡两天再更换,“辣椒里的营养成分会溶解在池水中,通过皮肤被人体吸收,比吃辣椒更健康”。
为了增强说服力,商家还在泡池旁的宣传牌上写着 “辣椒温泉:传承民间养生智慧,结合现代温泉技术,开启冬季养生新方式”,让不少游客误以为这是有科学依据的养生项目。
2. 医学专家辟谣:皮肤无法吸收辣椒素,功效多为夸大
针对商家的 “养生宣传”,医学专家很快做出辟谣。皮肤科医生指出,辣椒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是辣椒素,而皮肤的表皮层具有强大的屏障功能,辣椒素根本无法穿透表皮层被人体吸收,“所谓‘辣椒促进新陈代谢’‘营养吸收’的说法,没有任何科学依据”。
专家进一步解释,泡温泉时人体感觉发热,主要是因为水温升高导致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与辣椒本身没有直接关系。相反,辣椒素对皮肤有一定刺激性,尤其是对于皮肤敏感、有伤口或患有皮肤病的人来说,容易引发皮肤发红、瘙痒、刺痛等不适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导致皮肤过敏。
对于 “牛奶润肤” 的说法,专家也表示效果有限。“牛奶中的蛋白质分子较大,同样无法被皮肤吸收,最多只能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暂时的保护膜,让皮肤感觉顺滑,但并没有长期的润肤效果。” 专家说,而且温泉水中的矿物质可能会与牛奶中的蛋白质发生反应,产生沉淀,反而可能影响水质,增加皮肤感染的风险。
此外,专家还提醒,温泉水的温度通常在 38-42℃之间,这个温度下,辣椒、牛奶等食材容易变质,滋生细菌,虽然度假村称会定期更换食材和池水,但实际操作中是否能做到,还是个未知数,“从卫生角度来说,这种‘食材温泉’也不建议尝试”。
四、争议焦点:安全隐患与资源浪费,商家辩解难服众
1. 安全隐患:辣椒刺激、儿童防护缺失
“火锅温泉” 最大的争议的莫过于安全问题。除了前文提到的皮肤刺激,辣椒对眼睛、口腔等黏膜组织的刺激更为严重。一旦游客在泡池里接触到辣椒,再用手揉眼睛或触摸口腔,很可能导致黏膜灼伤,出现疼痛、红肿等症状。
然而,度假村并未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记者在现场看到,“红汤池” 周围没有设置警示标志,也没有配备应急冲洗设备,工作人员对游客的安全提醒也只是口头说说。有游客提出希望提供一次性手套,避免直接接触辣椒,却被工作人员以 “影响体验” 为由拒绝。
对于儿童群体,安全隐患更为突出。儿童的皮肤比成人更娇嫩,对辣椒的刺激更为敏感,而且儿童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容易出现误食辣椒、用手摸辣椒后揉眼睛等情况。但度假村并没有限制儿童进入 “红汤池”,也没有家长专属的监护区域,完全靠家长自行看管,安全风险极高。
2. 资源浪费:20 公斤辣椒泡两天就扔,是否违反《反食品浪费法》
除了安全问题,“火锅温泉” 还引发了资源浪费的争议。商家称每天投放 10-20 公斤真辣椒,泡两天后就全部丢弃,这意味着每周会浪费至少 70 公斤辣椒。不少网友质疑,这些辣椒虽然是菜椒,但也是可食用的食材,就这样泡在温泉里然后扔掉,明显违反了《反食品浪费法》。
面对质疑,商家辩解称 “使用的菜椒微辣,口感不好,不适合食用,所以不算浪费”。但这种说法显然站不住脚。《反食品浪费法》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树立文明、健康、理性、绿色的消费理念,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食品浪费。即使是口感不好的菜椒,也可以用于饲料加工、制作肥料等,而不是直接丢弃在温泉里,这种做法本质上就是对食品资源的浪费。
有从事餐饮行业的网友算了一笔账:1 公斤菜椒的批发价约 3 元,每天投放 20 公斤,两天就是 40 公斤,成本约 120 元,每周浪费的成本就有 420 元。“这些钱用来改善温泉设施、加强安全防护,比用来买辣椒扔了强得多。” 网友说,商家为了博眼球,完全忽视了资源节约的重要性,这种做法不值得提倡。
五、深层思考:东北洗浴文旅如何创新?不能只靠 “噱头”
1. 东北洗浴文旅的优势:本应靠体验和服务出圈
东北洗浴文化是当地重要的文旅特色,凭借 “服务周到、体验丰富” 吸引了大量游客。从传统的搓澡、按摩,到现代的温泉、汗蒸、餐饮一体化服务,东北洗浴早已超越了 “洗澡” 本身,成为一种独特的休闲娱乐方式。
近年来,东北多地通过打造 “洗浴 + 文旅” 模式,让洗浴产业成为拉动当地经济的重要力量。比如沈阳的一些老字号洗浴中心,推出 “温泉 + 冰雪”“洗浴 + 民俗表演” 等项目,凭借优质的服务和丰富的体验,赢得了游客的认可。这些成功案例证明,东北洗浴文旅的核心竞争力在于 “体验” 和 “服务”,而非表面的 “噱头”。
2. “火锅温泉” 的误区:重形式轻本质,本末倒置
相比之下,哈尔滨这家度假村推出的 “火锅温泉”,显然走入了 “重形式轻本质” 的误区。商家只注重打造新奇的视觉效果,吸引流量和关注,却忽视了温泉最核心的安全、卫生和体验问题。
从安全角度看,没有有效的防护措施,无法保障游客尤其是儿童的安全;从卫生角度看,食材泡在温泉里容易滋生细菌,影响水质;从体验角度看,部分游客出现皮肤不适,说明项目设计存在缺陷。这样的 “创新”,不仅无法提升游客的体验,反而可能损害东北洗浴文旅的口碑。
有文旅行业从业者表示,文旅创新需要结合当地特色,注重实用性和安全性,而不是盲目追求 “新奇”。“东北洗浴的优势在于服务和氛围,完全可以在这些方面做文章,比如增加特色搓澡项目、推出东北特色餐饮、打造主题汗蒸房等,这些创新既符合游客需求,又能体现当地文化,比‘火锅温泉’靠谱得多。”
六、现状与反思:噱头过后,项目该何去何从
1. 游客热度下降:新鲜劲过后,质疑声占上风
随着争议的发酵,“火锅温泉” 的游客热度逐渐下降。记者近期走访发现,度假村的 “火锅温泉” 旁,不再像之前那样排着长队,偶尔有游客驻足拍照,但实际体验的人很少。
“一开始觉得新鲜,想过来打卡,但看了网上的质疑后,觉得不太安全,还是算了。” 游客赵女士说,她本来计划带家人来体验,但看到有游客反映皮肤不适、浪费辣椒等问题后,果断取消了行程。还有游客表示,“拍照好看是好看,但为了一张照片冒安全风险,不值得”。
度假村工作人员也承认,近期 “火锅温泉” 的客流量比之前减少了不少,“周末还好点,工作日基本没什么人泡”。面对这种情况,商家并没有调整项目,只是增加了宣传力度,在短视频平台投放更多广告,试图吸引游客,但效果并不明显。
2. 行业反思:文旅创新需守住底线
“火锅温泉” 的争议,也给整个文旅行业敲响了警钟。文旅创新不是 “天马行空” 的噱头,而是要在保障安全、卫生、合规的前提下,结合用户需求和当地特色,推出真正有价值的项目。
无论是东北洗浴文旅,还是其他地区的文旅项目,都应该明白:流量只是暂时的,口碑才是长久的。靠新奇噱头吸引来的游客,一旦发现项目存在安全隐患、体验不佳等问题,只会失望离开,甚至会通过社交平台传播负面评价,反而对当地文旅产业造成伤害。
相反,那些注重细节、保障安全、提升体验的文旅项目,即使没有夸张的宣传,也能凭借良好的口碑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就像东北的传统洗浴中心,凭借 “搓澡师傅手艺好”“服务贴心”“性价比高” 等口碑,成为游客口口相传的 “必体验项目”,这才是文旅创新应有的方向。
七、结尾:温泉池里的辣椒,不该成为文旅创新的 “牺牲品”
如今,哈尔滨 “火锅温泉” 的辣椒还在池水中漂浮,但游客的热情早已褪去,留下的是关于文旅创新的思考。那些被泡两天就扔掉的辣椒,不仅是食品资源的浪费,更是文旅行业盲目追求噱头的 “牺牲品”。
东北洗浴文旅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不需要靠 “火锅温泉” 这样的噱头博眼球。未来,只有守住安全底线,注重用户体验,挖掘当地文化内涵,才能真正实现文旅创新,让更多游客爱上东北的洗浴文化,爱上东北的冬天。
在哈尔滨的寒风中,温泉池里的辣椒渐渐失去了鲜艳的颜色,就像这个靠噱头支撑的项目,慢慢被游客遗忘。或许,商家应该早日醒悟,把精力放在提升温泉的硬件设施和服务质量上,而不是继续在 “辣椒温泉” 这样的噱头上浪费时间和资源。毕竟,游客想要的是一次安全、舒适、有意义的旅行体验,而不是一张充满争议的 “打卡照片”。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