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江苏的省会——可能选错了?
江苏作为全国排得上号的经济强省,可它内部的差距,有着云泥之别。你看啊,南边的苏州、无锡富得像瑞士,北边的徐州、宿迁,宿迁、淮安、连云港却还在追赶全国平均线。一条长江,把江苏切成了两个世界。其实,这不是经济的问题,更深层的,是地理与文化的问题。
大家都知道,江苏是中国典型的“拼接省份”。
长江以南,是江南文化区——追求精致、富足、讲究生活;
而且长江以北呢,是淮海文化区——具有典型的厚重、坚韧等北方气质。
两个区域在气候、方言、饮食、经济结构上,几乎完全不同。
所以江苏的最大难题,不是“富不富”,而是“聚不聚”。
省会,本质上是一个省的“重心”,能让资源流动、让人心凝聚。
可江苏的省会——南京,完全不能满足这些特性。
南京当然伟大。
六朝古都,十朝都会,
但这放在今天的地理格局中,并不能改变它离江苏中心太远的事实。
你看地图,南京靠在西南角,
背后是安徽,脚下是长江。
它和苏南的经济圈不重合,
离苏北的交通轴又太远。
更尴尬的是,南京的都市圈一扩张,
就越过省界,
把芜湖、马鞍山、滁州都划了进去——
几乎成了“长三角的西大门”,
而不是“江苏的心脏”。
南京是很强,但这种强只局限于着一座城市。能代表江苏的文化,却带不动江苏的整体经济。
那我们试着换一个地方作为江苏的省会呢
比如换成苏州?
苏州是江苏的经济明星。GDP全省第一,制造业、外资、城市建设都是全国标杆。
但它也有问题,就是离上海太近了。
经济上,它更多地融入了上海,
甚至在产业分工上,已经成为“上海的后花园”。
你会发现,苏州人谈生意,
想的往往是怎么接上海的项目,
而不是怎么带苏北的企业。所以苏州虽然强,但胳膊肘往外拐,虽然有影响力,反而被更大磁场上海吸走了,不能兼顾到江苏其它嗷嗷待哺的市区。
那江苏的“理想省会”,该放在哪?我们可以放眼全国各省,看看大多数省会都在地理中心。
比如,太原、合肥、贵阳、西安、济南……这些省会都能“向四方发力”。
因为只有站在地理的中点,
才能真正统筹一个省的气脉。
如果按这个标准,淮安的位置最居中。
但问题是,江苏的灵魂在长江。
如果省会设在淮安,那就像把船拉到内陆。显然有点舍本逐末。所以,省会不能太北。它要在长江边上,又能兼顾淮河和运河。
顺着这条思路往下看,
地图上,那个最完美的点——正好是扬州。
扬州是江苏真正的地理枢纽。
长江、京杭运河、淮河——
三条“黄金水道”在这里交汇。
从古代到今天,它都是南北贸易的咽喉。
你从徐州、宿迁、淮安往南运货,
最终都会在扬州汇入长江。
而从苏南、上海方向来的船,也在扬州汇流北上。
所以扬州是天选的省会”。
它有足够的条件承担一个“中轴城市”的角色。
它能向北辐射苏北,向南链接长三角,
既不会太边缘,也不会太孤立。
再看文化。
扬州从来不只是一个地理节点,
它是中国诗意与繁华的象征。
从春秋的邗沟,到唐代的“扬一益二”,
这里曾是天下最富的城市之一。
“烟花三月下扬州”“二十四桥明月夜”,
几乎每个诗人都梦到过它。
清代的盐商、园林,让扬州又一次登顶繁华。
虽然时代变了,水路衰落,它沉寂了下来。
可底蕴仍在,风雅仍在,
扬州,只差一次重新登场的机会。
当然,现实层面上,省会几乎不会再迁。
自1968年以来,中国就没有哪个省换过省会。
因为那不只是换个城市,
而是一次政治、经济格局的大洗牌。
但想象一下——
如果江苏真想打破南北割裂、让资源重新流动,
也许那个平衡点,
不在南京,也不在苏州,
而在扬州。
其实说到这里,脉络已经非常清楚了,
“江苏的问题,从来不是南北的距离,而是,还没有找到一座,能让两岸重新握手的城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