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刚从蒙古国工作回来,在那工作了有半年之余,我整个人都快抑郁了,这个国家中国人真的很难适应。
1,蒙古的冬天太冷了,特别的干燥和寒冷,在室内还好,在室外的时候刮大风就像刀子一样。我是广东人,广东的天气和蒙古截然不同,广东特别潮湿,蒙古特别干燥,一南一北,差距挺大的,有时候擤鼻涕都会流鼻血。我也是花了差不多三四个月才慢慢适应过来它的气候。主要让我最受不了的就是空气污染太严重了,太多烧煤的太呛了,每天就感觉自己要中毒了。但好在我们家离学校非常近,走路五分钟就到了,所以还没等我被呛着,被冷着,就已经到学校了。
2,众所周知蒙古人特别钟情于牛羊肉和奶制品,我当时来的第一天就去买了个酸奶,想尝尝蒙古国的酸奶是不是特别好喝,然后一尝我的天,就是那种无法形容的味道,首先它一点甜味儿也没有,其次它有股动物的膻味儿,我当时完全没办法接受,那是我来蒙古后遭受的第一个暴击,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再一个就是蒙古的牛羊肉太膻了,在国内的时候觉得没什么,来到这边才发现完全不一样,我们学校的小学部里有食堂,每次进小学部那个门,都能闻到羊肉的味道。一开始我特别没办法接受,现在虽然也没办法接受吃它,但是闻它已经习惯了。”
3,在蒙古这边便宜的就是牛肉羊肉,平常自己会买冷冻的鸡肉或者猪肉。蒙古的蔬菜水果很贵,便宜的只有土豆洋葱胡萝卜,这也是学校食堂的常客,所以我们学校食堂的饭菜维生素比较少,偶尔吃的羊肉包子、牛肉包子我也不喜欢吃。不过好在蒙古有一些俄罗斯餐厅、韩国餐厅等,还算可以接受。而且我很喜欢奶制品,蒙古的奶制品很便宜,这也算是找到了心理平衡的地方。
4,我感觉我在蒙古的住宿环境甚至不如我的大学宿舍。我们在刚来蒙古的时候,学校给了我们九个女志愿者两个选择,一是九个人住一个两室一厅的公寓,二是三人一间,住在学校里面的宿舍里,说是宿舍,其实就是在办公室里的小隔间。我们考虑到方便通勤,就选择了第二种。可是学校宿舍太小了,只能摆下三张床,我们的行李和个人用品只能放在地上。而且周末我们需要自己解决就餐问题,我们就只能自己把小电锅放在地上煮东西。后来我们跟学校申请了很久,学校终于给我们添置了桌子。
5,我觉得蒙古国的交通出行方面不是很便利,乌兰巴托的车很多,交通特别拥堵,不论公交车还是私家车,都要在路上耗费很长的时间,所以我们一般只会选择步行,也习惯了靠双脚走了。而且,乌兰巴托几乎看不到出租车,都是随招随停的私家车,我们不会蒙古话,碰到的司机多数又不会英语,或者有些司机看出来我们不是本国人就会多收很多钱,所以后来基本上我们出行都是去一些比较近,能步行就到的地方。”
6,蒙古国的治安我觉得还是比不上中国的,有一次我在逛街的时候发现路边竖着一个警示牌,我用手机翻译之后发现是‘小心扒手’。还有一个问题是蒙古国有很多流浪汉会随便找个地方躺下,比如超市门口、商场门口。有时候他们喝醉了还会对行人发起一些语言或行为上的骚扰,其实这是个挺大的问题。……我没遇到过流浪汉的骚扰,但我遇到过清醒的蒙古人找我要钱,因为他能听出来我不是蒙古人,但是我在异国他乡,又听不懂他说话,怕遇到麻烦,只能配合他们给他钱,然后装傻把这件事情糊弄过去赶紧走。
因为我们在达尔罕市,人口没有乌兰巴托那么多,执教期间没有遇到过治安方面的问题。但是我听一个在蒙古留学的中国学生说,有次他在乌兰巴托路上走的时候说了中国话,也许说汉语比较大声,有个蒙古人听到了就把他给打了一顿。不过我们刚来蒙古的时候,不论是蒙古校长还是本土老师,都会告诉我们晚上尽量不要出门,看到酒鬼就远离他们,外出最好结伴而行。”
7,我在来蒙古之前就备好了充足的药品,买了100包感冒灵冲剂,想着总能用得上,不过在这边生病的时候,一般很少去医院,都是去诊所买药,我觉得蒙古的药剂量还是挺猛的,所以买药之前,我们会先问问蒙古的老师,让他们建议应该买什么药比较好。……刚到蒙古的时候,因为要办理居住卡,所以学校组织我们志愿者老师去了社区医院进行体检,全程都是蒙古本土老师帮我们翻译,语言上没什么障碍,但感觉那个医院的环境也就一般,也许是因为是社区医院的缘故吧。
8,我觉得和蒙古老师相处起来很奇怪。我们学校举办过很多活动,活动的内容基本上都是表演一下节目,表彰一下优秀工作人员,然后吃饭。在这些活动中,如果能和那些蒙古人说上话,聊聊天,喝喝酒的话,那一刻感觉我们俩是天下无敌好的朋友,一旦过了那一天,第二天再见面的时候,就好像我们两个是陌生人一样。”
9,在边界感这方面,蒙古的男女生之间,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他们都会很自然的跟你有肢体接触,或者关系好的男女同学上课会主动坐在一起,甚至坐同一把凳子。刚开始的时候我确实一点也不适应,觉得人跟人之间没有距离感,后来慢慢地发现别人并没有恶意,只是他表达友好的一种方式而已,现在我在这一方面也能适应了。
10,在这边我感受到最明显的就是婚姻观和家庭观对于蒙古人来说很重要,从这些小学生中学生来看,他们就觉得自己以后要结婚生子,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这不像现在有很多中国人非常独立,就保持不婚主义或者是丁克,但是在这边还是非常传统,认为结婚是必须的,多生孩子也是好的,我觉得这是最大的一个差异。
11,中国人很有居安思危的想法和观念,我们会攒钱,会为长远计划打算。但是蒙古人一个月挣多少钱花多少钱,这是差异比较大的一个地方,他们好像属于今朝有酒今朝醉那种,会及时行乐。……在蒙古教师节的时候,学生拿着一捧菊花跑过来跟我说教师节快乐,当时我很诧异,因为在中国人的观念里,菊花是送给去世的人的,但是我还是选择接受,入乡随俗嘛。
12,蒙古国的生活节奏比较慢,办事速度也比较慢,我来到蒙古国以后,过了这么多个月了,到2月底才拿到了我的居住证,所以我们一直都没有办银行卡,也就导致我们用不了这里的打车软件,因为它是要绑定银行卡的,我们都只能用现金支付。……还有一次,我们中国老师在学校举办了一个中国典籍朗诵比赛,比赛过程中学生突然被蒙古老师拉去参加蒙古老师举办的科技比赛了,也没有事先通知我们。正是因为蒙古老师没有提前通知,才导致两个比赛的时间上有冲突。我所在的学校经常举办比赛,都是由老师自己安排比赛时间,可能蒙古老师跟其他的本土老师沟通协商过,但没有跟我们中国老师沟通商量吧。这个就比较难以接受,他们连给我们留充足的调整时间没有。”
13,蒙古人的劝酒真的很让人头疼,记得当时我们几个志愿者参加学校的聚会,他们有这样一个习惯, 所有的人都共同用一个酒杯喝酒。开始的时候,是一位比较年长的男教师倒酒,他把杯子给谁谁就要全喝完,喝完之后倒着放在头顶上,并且这个杯子是只有一个,大家轮流用这个杯子喝酒,这个让有洁癖的我根本无法接受。而且每次一到节日都会举办活动喝酒,每次都被很多人劝酒,真的是很难适应。每次活动无论年轻还是年长的教师都会进行劝酒,所有人一轮一轮进行。对很少喝酒的我们来说实在不是一种很好的体验,但多数情况下是无法推辞的,只能靠多喝水多上几次厕所来逃避。直到任期结束也很难适应蒙古的这种“酒文化”。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