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程健 孙珩力
“九色鹿”在莫高窟壁画中奔跑了千年,它身旁的溪流与林泉寄托着古人对“万物各得其和、各得其养”的向往。
今天,祁连山下的张掖用一组组实测数据让壁画里的生态盛景走进现实:截至2024年底,全市8个地表水国控断面、6个省控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Ⅱ类及以上,连续四年跻身“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前30城市”。
数据显示,2023年全市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达2333.67亿元,同比增长12.84%,成为甘肃首个发布GEP地方标准的市州。
从“千年画境”到“现代样板”,张掖正用生态之笔续写丝路古城的绿色篇章。
10月28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指导,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特别支持,甘肃省委网信办、省文物局主办,张掖、嘉峪关、酒泉市委网信办与敦煌研究院、中国甘肃网、凤凰网甘肃频道共同承办的“何以中国|壁画里的中国·当AI遇见小飞天”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走进张掖市。
来自中央及省市县媒体记者、商业平台编辑、网络大V等走进祁连山,在探访壁画文化的同时,亲身感受了祁连山的生态环境,深入了解了生态保护取得的成绩。
碧水保卫战打出“组合拳” “绿水青山”有了明码标价
“让黑河干流全年保持Ⅱ类水质”是张掖市委、市政府划定的生态红线。围绕这一目标,全市“十四五”以来累计投入逾30亿元,实施重点流域治理项目42个。
工业源头严控。6个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全部建成投运污水处理设施,重点涉水企业在线监测实现24小时全覆盖。
生活末端提标。6座县级及以上生活污水处理厂完成准Ⅳ类提标改造,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由2020年的92.1%提升至2024年的98.7%。
农业面源削减。累计关停搬迁禁养区内规模养殖场127家,推广测土配方施肥1036万亩,化肥、农药使用量连续五年负增长。
“今年1—9月,全市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继续保持100%,山丹河稳定达到Ⅳ类,甘州区饮马河、东环路芦苇池等4处城市黑臭水体全部实现‘长治久清’。”张掖市生态环境局生态环保督察专员张飞介绍。
2023年,张掖市完成全国地级市最大规模GEP核算:全市生态系统生产总值为2333.67亿元,其中物质产品332.99亿元、调节服务1789.37亿元、文化服务211.31亿元。与2022年相比,物质产品增值12.84%,文化服务增值12.08%,即便遭遇山丹县“70年一遇”特大旱情,调节服务价值仍保持高位。
“数据不是摆样子,而是直接变成融资信用。”一些特殊的贷款合同显示,兆田生态农业公司以GEP增量为质押获得“GEP贷”500万元,民乐县水投公司更以1037万元水权评估价获得兰州银行“水权贷”500万元,成为全省首笔水权质押融资。
目前,全市绿色项目清单已收录428个项目,69个获贷项目余额59.28亿元,绿水青山“高颜值”正加速转化为经济发展“高价值”。
祁连山“双减双降” 黑河分水25年“不断流”
祁连山是我国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也是张掖的“父亲山”。
过去五年,张掖市治理退化草地744万亩、荒漠化土地383.1万亩,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和程度实现“双减双降”。全市森林覆盖率由2020年的14.9%提高到2024年的16.2%,祁连山保护区植被指数、覆盖度、生产力分别增长10.9%、7.8%和14.8%。
“鸟中大熊猫”黑鹳在张掖的观测记录达627只,占全国已知种群数量的三分之一。黑河湿地新增植物14%、鸟类50%,成为名副其实的“候鸟天堂”。
2023年,张掖荣获绿色亚太环保成就奖“杰出绿色生态城市”,黑河湿地入选生态环境部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而黑河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向下游内蒙古居延海输送“生命水”。
自2000年国家实施黑河干流水量统一调度以来,张掖累计向下游分水285.83亿立方米,占来水总量61.3%,实现东居延海连续20年不干涸。
“节水”已成为张掖的新名片:全市万元GDP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30.07%,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51.35%,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6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个百分点。再生水利用率47.06%,入选全国首批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
2024年,张掖市用水总量控制在20.33亿立方米,低于省控指标0.08亿立方米。
“十五五”再升级 生态名城奔向“人与青山两不负”
按照国家最新部署,“十五五”期间张掖地表水国控断面将由8个调整为5个,省控断面增至8个,“这意味着监测更精准、群众身边的水体全面纳入考核。”张飞表示,张掖已提前谋划四项升级举措。
生态流量管控。科学确定黑河干流及梨园河、山丹河等五条重点河流年度最小生态流量,对38座水库、电站实施在线泄放监测。
工业园区“一园一策”。2026年底前完成所有园区污水管网全覆盖、重点涉水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全覆盖。
饮用水源地“划、立、治、测、防、管”六任务清零。2025年底前建成147个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信息化监管平台。
美丽河湖建设。围绕黑河、东大河、北大河、丰乐河、洪水坝河申报国家“美丽河湖”项目,打造“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幸福河流样板。
“九色鹿”的传说之所以动人,是因为它寄托了人们对“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美好愿景。
今天的张掖,用一组组实测数据、一项项制度创新、一笔笔绿色金融,把壁画里的“理想国”写进现实:黑河Ⅱ类水质连续四年全国领先、GEP三年增长三成、祁连山野生动物数量增长两成、荒漠化土地年减1.5万公顷……
“下一步,我们将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到2030年基本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张掖,让千年壁画中的生态盛景在祁连山下长盛不衰。”张飞如是说。
(本文图片均由张掖市委网信办提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