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村在江苏江阴,人称“中国第一村”,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样板。早些年我在江阴工作的时候多次去过,还与吴仁宝书记合过影。二零一四年九月十四日到江阴周庄出差,同行没去过,便陪他又进华西村。
远远望去,华西金塔依旧,塔顶那个用八公斤黄金镀过的葫芦依然熠熠生辉。那块红底儿金框的牌子依旧矗立在那儿,上面写着吴仁宝的名言:“家有黄金数吨,一天也只能吃三顿,豪华房子独占鳌头,一人也只占一个床位。”不同人不同时候读会有不同的感悟,时隔七八年我再读,又有新的感慨。吴仁宝老先生已乘黄鹤去……旁边新立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吴仁宝的儿子吴协恩的一段话:“要变的是方式和方法,不能变的是道路和信仰;要变的是能力和创新,不能变的是根基和底线;要变的是体制和机制,不能变的是责任和使命。”感觉没有他爸爸说的实在。大门口的金牛仍在,上方的长条显示屏依然滚动着“华西人民欢迎你”。走进金塔,抬眼仍见“华西金塔”四个鎏金大字,是杨尚昆题写的。上到塔顶,向下看去,一栋栋村民别墅依旧整齐排列着,只是不远处新添了一座“第一高楼”。
我第一次到华西村的时候二十六七岁,只想着找个理想的角度拍照留念,似乎没有注意到“吴仁宝的语录牌”。 后来去的次数多了,曾走进别墅,与村民面对面交谈,一次在金塔大堂偶遇吴仁宝老先生,有好事的同行邀他合影。华西村因位于华士镇西而得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和成百上千个江南村落没有多大差别。 改革开放以来,华西村在吴仁宝先生的带领下脱颖而出,成了华夏第一村。 不能不说,吴先生有着强烈的“济世情怀”。面对“吴仁宝的语录牌”, 有人说愚民。华西村是集体所有制,村民个人手头现金极少,住房供给,柴米油盐供给……村民的钱在村集体账上,需要时打申请,吴仁宝像个大家长。无论谁怎样品头论足应该都是苍白的,只有华西村民的感受才最算数。不管怎样,吴先生带领一批人摆脱了贫困,过上了他们想要的生活。至于新生代所追求的幸福,是新形势下的新问题,是新领头人要解决的,是考验新领头人的智慧。一个时代的人只能完成一个时代赋予的使命,一个时代的人也只有一个时代人的认知。让一个时代的人感到幸福与满足是一个时代人的成就,与贫穷或富有也没太大关系。还是吴仁宝先生说得好,三餐与拥有黄金的数量没有多少联系,睡眠的质量与豪华房子也没有多少关联,到头来人活的还是一种精神……这样想,大概便不会为物欲迷失了自我,也不会被自由和民主的光环迷惑而被人利诱……人的幸福只来自于自己的感知,自己感知幸福便是幸福,自己感知痛苦便是痛苦,自己感知自由便是自由,自己感知民主便是民主……旁人说三道四,那是旁人的感知……
如今吴仁宝先生已仙逝,他领导过的华西村依旧在,华西金塔也仅记录着他那代人的成就与辉煌,后来人只能传承前辈的精神,一种为梦想而奋斗的精神。(初稿写于2014年9月16日)
作者简介:
胡成江 ,济宁市青年作家协会副主席, 济宁市作家协会会员 ,济宁作协“两新”委员会副秘书长 。在《天池小小说》《小小说选刊》《济宁日报》《济宁晚报》《中国水运报》等多家报刊发表小说、散文等作品多篇。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