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座承载千年紫陶文化的专题博物馆,建水紫陶博物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总目标,以紫陶为媒,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方位融入展陈、文化传播与社会服务中,成为凝聚文化认同、彰显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载体。


建水紫陶博物馆航拍图
建水紫陶博物馆位于建水紫陶里街区,占地 33.9亩,建筑面积1.37多万平方米。自建成开放以来,便吸引着众多目光。踏入博物馆,仿佛步入了一条时光的回廊,一件件精美的紫陶制品有序陈列,它们不仅仅只是工艺品,更是一部部无言的史书,讲述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与多元文化融合的故事。

展厅

馆藏作品:民族演奏陶埙

馆藏作品:民族团结之花
据建水紫陶博物馆馆长谢恒介绍,建水紫陶烧制技艺在2008年就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紫陶工艺厅,以不同的展陈形式,详细解读了建水紫陶泥料制备、拉坯成型、湿坯装饰、雕刻填泥、高温烧制、无釉磨光这六大制陶工艺。每一道制作工序,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承载着一段段历史故事。

谢恒介绍紫陶六大工艺


工具展示
建水紫陶的制作工艺源远流长,融合了汉族、彝族、哈尼族等多个民族的智慧与技艺。馆内展出的六百余件精美的紫陶作品,大多出自当地各族匠人之手。这些作品不仅质地优良,更在设计中融入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元素。比如梯田天球梅瓶,将哈尼族独特的梯田文化与紫陶工艺相结合,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与民族的智慧;孔雀莲台茶具则融入了傣族对孔雀的喜爱与崇拜,造型精美,寓意吉祥,生动地体现了中原文化、边地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完美融合。这种融合并非简单的叠加,而是在长期的交流互鉴中,各民族文化相互吸收、相互滋养,形成了独一无二的紫陶文化。

不同民族的紫陶名家

梯田天球梅瓶

孔雀莲台茶具
为了更好地发挥文化地标的作用,建水紫陶博物馆通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举办学术研讨会、文化交流展览等与国内外的文化机构互动,将紫陶文化传播到更广阔的天地,让世界看到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魅力。

讲解员为游客讲解

游客参观了解建水紫陶六大工艺
据了解,建水紫陶博物馆年接待参观者超8万人次,2025年以来已接待中小学研学团队26批、超过5200名各族师生,成为看得见、摸得着、能感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生动课堂。


游客参观

建水紫陶博物馆以紫陶为媒介,搭建起了连接过去与未来、沟通各民族心灵的桥梁,使紫陶文化成为闪耀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光芒的璀璨明珠,生动地诠释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人们心中一座闪耀的文化地标。

大师荣誉榜
建水紫陶博物馆馆长谢恒表示,紫陶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结晶,它见证了不同民族在这片土地上的团结协作与文化传承。希望通过博物馆的展示,让更多人了解紫陶背后的民族故事,感受中华民族多元文化交融共生的文化魅力,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记者:王菊梅 徐帆 田圆
编辑:田圆
责任编辑:赵继兵 赵一锦
审核:张垒
联系电话:0873-7616391
投稿邮箱:392760443@qq.com
业务拓展热线:0873-7620977
法律顾问:云南毛荣芳律师事务所 毛荣芳律师 13808775229
地址:红河州建水县建水大道55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