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紫金山新闻】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又到一年重阳日。作为南京传统习俗,人们在这一天多会选择出游赏秋、登高远眺。殊不知,南京广义上的“山”就超过市域总面积的一半。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胡阿祥介绍,该数据甚至达到64.5%。南京大大小小的山有一百多座,这也就意味着,无数小山不但构成南京独特城市风景,而且可以实现足不出户即可登临山顶,畅想另一番金陵胜景。
紫金山。邵世海 摄
六朝人崇尚在山上饮酒会谈
“南京的山,多半是小山,按我的理解就是一个小山坡。”近日,清华大学未来研究室首席研究员唐克扬做客万象书坊,在《从金陵到建康到南京:城市的时间与空间》主题分享中,就谈到了南京的山。
他说,相比起紫金山这样的大山,南京的这些小山的意义更大,“里面很难有一条直路,更重要的是它们体现了一种山跟山的关系以及人和山的关系。”
《景定建康志》所录南京的山
在唐克扬看来,在人与风景的关系中,不仅仅在于觉得山好看,一句“开门见山”就道出了人与山的关系。六朝时期,北方人南渡到了南京之后,会有一个生活习惯,就是跑到野外去,找个地方坐下来饮酒、会谈。那时候南京的野外范围很广,人们在看山的时候,其实就有一种想象。
这也同时反映出为什么南京城市从建制开始就建得很大。“就是要把山包在里面,因为山是不能用的,所以就造了很多山间的房子。”唐克扬说,南京有如此多的小山,小山之间就构成某种非常特别的关系。
从市内到郊区,山景成就了南京独特的城市特色。清甘熙《白下琐言》即写道:“高阁三层,登之则钟阜、鸡鸣全揽其胜。秋日,红叶满山,尤令人徘徊不忍去”,记录的正是两百年前南京城中满山红叶的盛景。
石头山。邵世海 摄
南京大大小小的山有一百多座
钟山、覆舟山、鸡笼山、幕府山、卢龙山……这些都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南京的山;而落星冈、孙陵冈、石子冈,甚至驻马坡、谢公墩等,同样耳熟能详,其实就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山。
胡阿祥在《南京的山》中提到,从地名学的角度来看,“山”类地名有很多通名,包括冈(岗)、垅、岭、岘、坡、墩、台、矶,乃至东连天堡山、西接富贵山有着特殊情形的龙膊子和北极阁等,都属于山的范畴。
从地貌学的标准来分,南京的“山”也极其丰富,包括低山、丘陵、岗地。其中,低山指主峰海拔在300米以上的石质山地,丘陵指主峰海拔在300米以下的石质山地,岗地指由松散沉积物堆积而成、高度不大、顶部平缓、多呈长条状、主要分布在低山与丘陵两侧山麓地带的垄岗。
清《金陵四十八景图》之“木末风高”
正因如此,这样的“山”占了南京市域总面积的64.5%。在《景定建康志》山目中,南京的山计达120余座,包括戚家山、梓桐山、紫岩山、夏侯山、吉山、大青山,等等。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南宋建康府不包括现今的南京江北浦口、六合,其山目统计并不包含这两地的山。
很多山名已然消失在历史长河当中,但也有很多山正再次焕发生机。比如赭洛山地处浦口与安徽和县香泉镇交界处,原来叫做遮浪山,现已是一处旅游热门景点。“瓜步寒潮送客,杨柳暮雨沾衣。故山南望何处,秋草连天独归。”唐代诗人刘长卿著有《瓜步送客》一诗。其中所说瓜步,即指瓜步山,现在称为瓜埠山。瓜埠山下为长江古渡口,很多文人墨客都来过这里。
《同治上江两县志》之“江宁山图”
40多米高盋山成为文化“名山”
“若是放到中国西部,起码南京的丘陵、岗地,西部人大概不会称之为‘山’,而西部人来到南京,面对南京的‘山’时,尽管经常‘呵呵’于它们的自然体量,却总‘啧啧’于它们的人文底蕴,乃至‘啊啊’于它们的自然与人文之交融密合、相得益彰。”在胡阿祥看来,南京的山是人造一半、天造一半,从古往今来的“金陵胜景”中又可看出,其中的“人造一半”甚至胜过“天造一半”。
据胡阿祥介绍,明万历年间,朝廷诏告各地,要求定出“八景”上报,于是所谓“八景”“十景”“十二景”“二十四景”甚至“四十八景”,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一种特有的现象,并且逐渐形成了一些固定的程式,如每景以四字命名,又以此为题材,编绘图画、创作诗歌、题写楹联。素称风雅的南京当然也不例外。从古至今,“金陵八景”乃至“金陵四十八景”可谓蔚为大观,堪称南京山水城林、自然人文的精华凝聚,历史文化、现代文明的画龙点睛。
《同治上江两县志》之“上元山图”
据统计,400多年来,“金陵胜景”中与南京的山或山中的景有关者,能占据半数以上,甚至达到三分之二。比如“星岗落石”曾入选清代“金陵四十八景”之一。唐代李白曾到此处,写下“落星寻片石,千载枕江流。”由此可见,“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的南京,无论自然还是人文,山的权重非常之大。
山也不在高。藏身于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初中部校园内的盋山,只有40多米高,人们又称它为菠萝山。其周边曾有颜真卿、方苞、魏源、袁枚等历代名流雅士踪迹,而山脚下的惜阴书院,则让这座小山载入史册。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王峰
实习生 赵韵涵
本文来自【紫金山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