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安徽财经网】
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掌中安徽讯(陶宗琴 方芳) 今年以来,安徽当涂县锚定“发展全域旅游、推动文旅融合”主线,统筹文化、旅游、体育资源要素,以“摸家底、强项目、创模式、促联动”四大举措破题,交出一份兼具“含金量”与“幸福感”的文旅答卷。“山水诗都 大美当涂”文旅品牌影响力持续攀升,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文旅动能。
摸清资源家底,厚植品牌优势
——筑牢文旅融合发展根基
发展全域旅游,必须明晰资源禀赋。当涂县率先启动全县系统性旅游资源普查,全面梳理优质自然资源、历史建筑、人文景观等文旅资源,建立精准化资源数据库,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数据支撑。在此基础上,该县聚焦文化内核,重点打造李白文化、千字文文化、非遗文化、农耕文化四大品牌,深化“旅游+文化”融合路径,开发研学旅行、康养度假、非遗体验等高品质产品,同时积极探索“文化+科技”新场景——推动李白文化、千字文文化IP数字化转化,打造超高清沉浸式演艺空间与数字展览空间,培育文旅新质生产力。
品牌创建成果亮点纷呈。当涂民歌传承人陈跃兰成功入选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成为马鞍山市此次唯一入选者;原创黄梅小戏《为你好》、美术作品《挹古乐今》双双斩获安徽省群星奖,实现马鞍山市戏曲类、美术类该奖项零的突破,让地方文化名片愈发鲜亮。自2025年3月开馆以来,千字文数字馆接待研学游约1900人次,更获评马鞍山市中小学研学旅行基地,成为青少年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
创新消费模式,释放融合活力
——让“过路客”变为“过夜客”
为深挖文旅消费潜能,当涂县积极拓展“旅游+”多元业态,推动产业融合升级,着力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提升消费品质。在民宿产业发展上,目前,九间堂、禾田小筑、农夫稻田等民宿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成为连接城市与乡村、带动农户增收的重要支点,助力乡村文旅融合发展。
节庆活动与特色产业联动,成为激活消费市场的“金钥匙”。今年以来,当涂县先后举办大青山万亩桃花季、大青山音乐节,累计接待游客20万人次,直接带动周边餐饮、住宿、零售消费;结合龙舟锦标赛举办第二届龙虾啤酒季,为夜间经济注入新活力;中国农民丰收节、“当涂螃蟹”“当涂龙虾”“当涂菜籽油”区域公用品牌推广活动接连开展,“太平贺鸡”“油菜苔”“大陇葡萄”等特色农产品知名度显著提升,实现“文旅搭台、产业唱戏”的良性循环。
更值得关注的是,当涂县创新探索“咖啡+文旅”新路径:依托库迪咖啡基地谋划建设工业旅游园区,举办融入李白诗词、河蟹美食元素的咖啡文化节,推出咖啡品鉴、拉花大赛等互动活动。设计“咖啡+乡村游”特色线路,让工业生产与文旅体验深度融合,实现产业发展与旅游增收双向赋能。
立足区位优势,深化区域联动
——让“南京流量”转为“当涂留量”
当涂县毗邻南京,区位优势显著。随着宁马城际铁路开通在即,该县抢抓机遇,全面融入南京都市圈,加快推进“宁当半小时文旅圈”建设,着力推动区域文旅资源共享、客源互送。今年以来,当涂县主动对接南京文旅部门,探索跨区域景点联动机制:积极参加2025年南京文化旅游节,面向南京市民发布“诗画山水游”“非遗体验游”“乡村休闲游”三条当涂精品旅游线路;在第三届长江文化论坛(安徽)期间,专门向南京旅行社行业协会重点推介当涂文旅资源与研学产品,吸引南京客源走进当涂。
同时,当涂县坚持“大景区”发展理念,以李白文化旅游区、大青山野生动物世界两个4A级景区为核心,整合桃花缘生态休闲农场、甑山生态园、白象山矿区等周边景区资源,推进“景区+文化”“景区+创意”“景区+科技”融合模式,进一步放大文旅集群效应,让“单点风景”连成“全域画卷”,提升对南京及长三角地区游客的吸引力,切实将“外部流量”转化为“内生留量”。
展望未来,当涂县将重点谋划全民健身、乡村旅游、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示范性项目,推动文旅体深度融合。同时,以宁马城际铁路开通为契机,聚焦南京都市圈及长三角核心客源地,以“当涂大肉面”等特色美食为切入点,制定高密度宣传营销计划,通过主流媒体推广、特色节庆活动、跨区域合作等方式,进一步擦亮“山水诗都 大美当涂”文旅品牌,推动县域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让文旅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广大群众。
本文来自【安徽财经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