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国际品牌周·非遗品牌焕新计划”举办。活动由北京国际品牌周组委会主办,友利互动(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中国美术学院、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协办,全联民办教育出资者商会等提供支持,与会嘉宾们共探非遗发展与国际合作。
非遗成跨国文化交流连接器
中国外文局文化传播中心苏鄂副主任指出,全球非遗是文明互鉴的桥梁,可以从促进非遗数字化转化、深化国际人文交流、推动非遗国际商贸合作三个方面来深化非遗领域的交流合作,而非遗企业应该吸收借鉴不同国家文明成果。
俄罗斯驻华使馆参赞、北京俄罗斯文化中心主任吴丹娜(TatianaUrzhumtseva)表示,2024年中俄双向旅游客流量大幅增长,文化旅游是两国民心相通的纽带。未来将开发融合两国文化遗产的主题线路,比如:“万里茶道”“琥珀之路”“西伯利亚艺术专列”等。
哈萨克斯坦驻华使馆文化参赞杜兹巴耶娃·卡拉姆卡斯称,中哈2025年互设文化中心,将联动图书馆、博物馆等深化文旅合作,且呼吁用新兴技术手段,与各国共同推进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扬。
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单威认为,应该高度重视文化遗产的牵手人价值,小众遗产也应被保护利用,但焕新是保证文化遗产永续存活的必要举措。
多维探索非遗发展路径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教授厉新建指出,要根据市场需求遴选非遗在旅游或经济上的价值,并总结了非遗和文旅融合发展的十种模式,如集群化、触网拓展等。
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副院长彭倩则总结了国家非遗研培计划十周年来,该校在理念和实践中的宝贵收获,认为在全球的视野下推动中国非遗手工艺的一个核心理念,是从“走出去”到“共生长”,跨文化对话的终极目标是“价值共生”。
以尊重为基础的跨文化交流促进商业成功
在北马其顿汉学家、翻译家冯海城(IgorRadev),尼日利亚汉学家、北京语言大学博士后李明诚(UZODINMACHINENYEGERLOF),北京出版集团京版若晴科创文化发展(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迁,泰国格乐大学国际学院副院长都明明,苏州高新区(虎丘区)机电商会会长夏平共同参与的讨论中,大家认为各国的历史记忆各有差异,但真诚是基础,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上,以非遗为抓手,对中外文化交流能起到很好的助力作用。
非遗和跨国文旅项目拥有明朗前景
作为继丝绸之路之后在欧亚大陆兴起的又一重要国际商道,“万里茶道”沿线城市的旅游合作和联合申遗,一直在按步骤推进。中国旅游车船协会监事长刘汉奇指出,万里茶道的整体联合申遗需协调多国,俄罗斯联邦旅游产业联合会入境旅游委员会联合主席列克谢·温金(AlexeyVengin)表示,俄方也在围绕“万里茶道”在开发相关旅游产品,将联合中方进行推广。中旅(北京)自驾旅游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冠杰和环中国自驾游集结赛组委会秘书长张晓斌则围绕这条跨境文化路线的旅游产品的开发和执行提供了相应建议。
活动现场设置室内外展区,集中展示多项非遗的创新产品和联名展品,并通过实操非遗制作,让各国嘉宾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主办方供图)
初探文旅投资环境与项目
作为“非遗品牌焕新计划”的第一届活动,以助力文化品牌塑造,发掘文化经贸合作契机为目的。
秘鲁驻中国大使馆经商处商务与旅游参赞路易斯·卡贝略(LuisCabello)向大家介绍了秘鲁的投资环境和文旅资源,以及在漫长历史长河中,和中国有关联的文化纽带。
南洋管理学院中国国际事务校长周瑞敏、北京大生在线科技有限公司(51TaIK)政府事务部总经理何家新则为新国际形势下,培养国际交流人才以促进文化双向沟通的投资机会进行了介绍。友利互动表示,将联合多方资源,推出“15个月、1.2万公里”的跨境自驾游项目,深度开发“万里茶道”文旅项目。(记者徐芳)
来源:央广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