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工人报】
《“冀”高一筹》
河北省讲解员职业技能创新大赛
5A级旅游景区讲解员组个人奖金奖
姜楠:
用声音与情感点亮历史星空
在《“冀”高一筹》河北省讲解员职业技能创新大赛5A级旅游景区讲解员组比赛的舞台上,当聚光灯打在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景区讲解员姜楠身上时,她仿佛穿越了时空,不再是那个自称“性格有点内向”的人,而是化身为年过六旬的乾隆帝,身着龙袍、轻摇折扇,踱着四方步,从避暑山庄的澹泊敬诚殿缓缓走来。
姜楠正在介绍展出的文物
这段融合历史与创新的风采展示,帮助姜楠和队友们从众多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最终,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景区代表队勇夺该赛项团体奖冠军,而姜楠也通过精湛的讲解、创新的演绎和沉稳的台风,将个人奖金奖收入囊中。这不仅是对她专业能力的肯定,更是作为一线文化工作者从幕后走到台前,用声音与情感点亮历史星空的最佳见证。
在颠覆中重塑自我
备战《“冀”高一筹》的过程,对姜楠而言,是一场与过往习惯的“搏斗”,也是一次与团队伙伴的“共舞”。
“在‘风采展示’环节,我们最初定了一版稿子,介绍承德旅游景点,但总觉得缺乏新意。”姜楠回忆道,“如果只是简单的景点串讲,‘创新’从何谈起。”姜楠和队友们决定,推翻最初设计的导游式讲解稿,“必须打破常规,让历史文化‘活’起来。”
经过反复碰撞,团队大胆采用历史短剧形式,从不同侧面共同勾勒出民族团结的历史画卷。而更大的挑战落在了姜楠肩上——她被推选饰演短剧中的核心角色乾隆皇帝。
姜楠坦言,这与她内向的性格相去甚远。为了贴近角色,她请来专业老师指导语言形体,反复观摩史料,揣摩帝王晚年的心境与仪态。每一个四方步,每一次挥扇,每一句台词的语气、节奏,都经历了成百上千次的打磨。
然而,就在大家成竹在胸时,却发生了一个小插曲:临上场前半小时,团队接到通知,原剧本中部分涉及历史人物的情节需要调整。这意味着,已排练成熟的剧本必须立刻修改,队友黄艳杰的台词几乎全部重写,原本只展示满族宫廷舞的队友王娜则需要临时加入一段时长1分钟的台词。
“那半小时,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很惊险。”姜楠说。作为队长,她迅速稳住大家情绪:“没关系,我们就按预定的框架走!”三人凭借扎实的功底和彼此的信任,在半小时内重新改写演讲稿、调整走位,最终在舞台上完美呈现。
这一刻,她们不仅是在比赛,更是在用真诚和才华,诠释着对家乡文化的热爱与对讲解员职业的敬畏。
陶笛声里的文化温度
在自备讲解环节,姜楠放弃了以往“大而全”的景点介绍,选择以一件“青花盘”文物作为切入点,小中见大,折射民族融合的辉煌历史。
为了这3分钟的讲解,她查阅了大量关于瓷器纹饰、历史背景的文献资料,初稿写了近2000字,然后开始反复删减、提炼。习惯了较快语速的她,为了与背景视频画面节奏完美契合,不得不改变多年的说话习惯。“那段时间觉得特别别扭,”她说,“我不断录音、回听、调整,直到找到那种娓娓道来、让听众感觉舒适的状态。”这个过程,让她对讲解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节奏、情感与氛围的综合把控。
赛场上,姜楠目光沉静。她不再仅仅是背诵讲解词,而是将青花盘上的纹饰化作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将深厚的历史知识融于通俗易懂的语言。评委特别称赞其“情绪控制得当、情感投入真挚、肢体语言恰到好处、创新创意突出”。
如果说自备讲解展现了姜楠的专业深度,那么才艺展示环节则体现了她作为一名优秀讲解员的综合素养。
该环节,姜楠手持陶笛,一曲《塞北江南》悠扬响起。音符跳跃,仿佛将观众带入了避暑山庄的湖光山色之中。
“2018年观看一次比赛,一位选手吹着陶笛,配着塞罕坝的风景,我一下子就被深深吸引了。”从那以后,姜楠买来陶笛,从最简单的《生日快乐》开始,坚持练习,一步步掌握了这门乐器。她甚至尝试在游客游览间隙吹奏一曲,让历史文化景观在音乐中获得别样的生命律动。如今,陶笛已成为她传递历史文化的媒介,正如姜楠所说:“讲解员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情感的联结者、文化的沟通者。”
在文化传承中遇见更广阔的世界
夺冠后,姜楠的生活悄然改变。政务接待、旅游推介活动的邀约纷至沓来,甚至有游客专程点名“要找那个演乾隆的讲解员”。但最让她自豪的是去年指导的一名大学生志愿者:那个曾对专业迷茫的女孩,受她影响苦练讲解技巧,最终考取导游证,投身文旅行业。
比赛带来的远不止荣誉和机会,更是内在的成长与对职业更深沉的感悟。姜楠坦言,以前的自己“过于追求完美,总怕犯错误,缺乏自信”。而这次大赛,尤其是在不擅长的表演领域取得突破,让她变得更加从容和自信了。
她开始更注重如何将精深的历史文化,转化为各年龄段、各知识背景的游客都能听懂、感兴趣的内容。“讲解员的价值不在于记住多少史料,而在于让历史与人产生共鸣。”姜楠常以乾隆《阅射》诗为例,将这位千古帝王比喻为“发朋友圈的旅行家”,拉近历史人物与普通人的距离;她会深入分析皇帝的诗歌和心理,还原一个有血有肉有“偶像包袱”的鲜活帝王形象。
从幕后文物看馆员到台前文化传播者,从背诵讲解词到创作历史短剧……她的笔记本里,密密麻麻记录着查阅文献的心得;她的电脑中,存着几十版反复修改的讲解稿;她的心中,装着对这片历史园林的无限深情。
如今,姜楠依然会在重要接待任务前紧张,但已学会与不完美和解。就像《阅射》诗中那位因臂伤改骑射为步射的老皇帝,终究放下了“帝王面子”享受竞技乐趣,这何尝不是一种跨越300年的共鸣。
■编辑:陈家明
■责编:王书军
■监制:李建辉
■来源:河北工人报 文/图 记者李华 海报/王鹤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