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广西,你先想到啥?是小学课本里“桂林山水甲天下”的青山绿水,还是捏着鼻子又忍不住嗦一口的螺蛳粉?再不然,就是“表哥我出来了哦”那魔性的口音,自动在脑子里循环播放。
可你知道吗?广西明明是沿海省,按说该靠港口贸易、经济特区出名,结果偏偏在沙雕网友的路子上狂奔,靠这些“不务正业”的元素火了。
今天就聊聊,这个又硬核又有烟火气的广西,到底藏着多少故事。先说广西的“先天条件”,真是让人又爱又恨。
爱它的山清水秀,桂林漓江2024年接待了3000多万人,漂流项目一年能赚15亿,随便拍张照都像画里一样。
可恨就恨在“地无三尺平”,当地顺口溜说“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崇山峻岭把地盘割得零零碎碎,风景虽美,修路却比登天还难,以前交通成本高得吓人。
不过古人可比咱们有办法,秦始皇当年就瞅准了这难题,下令凿了条灵渠。
这条渠太硬核了,把长江水系的湘江和珠江水系的漓江连了起来,让桂林一下子成了南北交通的枢纽,比巴拿马运河早了两千多年,现在还是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要是没有灵渠,广西早年的发展怕是要慢不少,它不光降低了水路成本,还让中原和岭南的文化凑到了一起,为后来桂林成旅游重镇打下了底子。
到了近代,广西也没落后,它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旁边挨着广东、湖南、贵州、云南还有越南,区位优势很明显。
1876年北海就成了通商口岸,1903年梧州也跟上了,亚细亚火油公司、东方惠利银行这些外资都来落脚,梧州还得了个“小香港”的名号,20世纪30年代它的贸易额占了广西全省的70%以上。
不过可惜的是,广西虽是沿海省,主要水路却是内河,出海口在广东,这让“沿海”的优势打了折扣,不然当年说不定能发展得更猛。
柳州工业曾比肩深圳,五菱神车凭啥火?
光有山水和通商还不够,广西的工业实力也得提提,建国后,国家要找有资源、有水运还安全的地方建重工业基地,广西刚好符合条件。
汽车、钢铁、机械制造这些项目一落地,柳州就火了,当时有“贸易看广州,工业看柳州”的说法,把它和广州比作“北乔峰,南慕容”,够有排面吧?
1985年柳州更厉害,成了全国十三个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之一,跟深圳、厦门这些经济特区站在同一梯队,有点“鸠摩智”的意思,能跟各路高手过招,它不光是上汽、东风、一汽的制造基地,还造出了五菱神车。
“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这话可不是吹的,从拉货的小货车到几万块的敞篷车,再到2024年卖了50多万辆的宏光MINIEV,每一款都踩在老百姓的需求上。
2024年柳州光汽车就造了250万辆,柳钢营收也超800亿,是西南最大的钢铁企业之一。
本来想,柳州这工业势头能一直猛下去,可后来广西想把发展的盘子铺得太大。
又是北部湾经济区,又是西江经济带,还有桂东承接产业转移、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想把所有城市都照顾到。
结果呢?资源撒得太散,没了重点,就像手里抓了一把沙子,越想握紧越漏得快。
2024年北部湾经济区GDP虽占了广西40%,可跟广东粤港澳大湾区比,差得不是一星半点;西江经济带承接的产业利润率也低,没形成真正的引擎。
要是当时能集中力量抓一两个重点,说不定广西的经济能更上一层楼。
螺蛳粉卖近千亿,南普带偏全国人,广西的出圈密码太绝
不过经济上没找到超级引擎,广西倒在“特色”上玩出了新高度。
首当其冲的就是螺蛳粉,这东西真是“神话级”美食,爱的人一顿能嗦三碗,恨的人闻着味就躲。
谁能想到,2008年柳州才出第一款袋装螺蛳粉,到2024年全产业链产值就快摸到千亿了,还带动30多万人就业。
它能火不是没道理,广西人太会抓机会了,知道传统螺蛳粉不好保存、运不远,就做成袋装;知道现在人爱刷短视频,就搞话题挑战赛,把“臭”变成记忆点。
现在不光国内电商卖得火,还出口到80多个国家,美国、澳大利亚的老外都跟着嗦粉。
柳州还专门建了螺蛳粉产业学院,培养了5000多专业人才,把路边摊小吃做成了正经产业,这点真得服。
除了螺蛳粉,广西的普通话(南普)也成了出圈利器,那音调软乎乎的,还带着点喜感,“表哥”“表妹”一喊,听着就亲切。
2024年短视频上“南普”相关话题播放量超50亿次,网红“广西表哥”粉丝都破千万了,还带动广西旅游搜索量涨了30%。
我身边就有朋友去广西玩了一圈,回来说话带了股南普味,“这个东西好好吃哦”,魔性得很。
而且广西还有个“隐形身份”,中国“糖罐”,2024年它的甘蔗种植面积达1100万亩,糖产量1300万吨,占了全国62%,全国人每吃三斤糖,就有两斤来自广西。
崇左还是“中国糖都”,糖产量占了广西全省35%,现在还研发出了“零卡路里蔗糖”,2024年卖了10亿,打破了大家对蔗糖“高糖”的印象。
只是这事儿知道的人少,好多人只知道广西的粉,不知道它的糖这么厉害,现在的广西,还把“烟火气”玩到了极致。
2024年它的森林覆盖率达62.5%,排全国第三,南宁、桂林这些城市还搞“果树进公园”,街上种了超10万棵菠萝蜜、芒果树,果子熟了就免费发给市民。
晚上去柳州窑埠古镇夜市,嗦着热乎的螺蛳粉,听着街头艺人用南普唱歌,偶尔还能看到有人穿着拖鞋逛夜市,甚至去吃五星级酒店自助餐,这就是广西的松弛感,不端着、不装腔作势,怎么舒服怎么来。
其实回头看,广西挺有意思的,作为沿海省,它没走“港口贸易、经济特区”的常规路,反而靠一碗粉、一口方言、一片山水圈了粉。
不是说沿海优势不好,而是广西清楚自己的长板在哪,不盲目跟风,把“特色”打磨成了王牌。
现在它还在靠RCEP的优势,把螺蛳粉通过北部湾港口卖到东南亚,用南普文化吸引更多人来旅游。
未来的广西,要是能再集中点资源,把工业升级和特色产业结合起来,说不定还能给大家更多惊喜。
但不管怎么说,现在这个既有灵渠、五菱的硬核,又有螺蛳粉、南普的烟火气的广西,已经足够让人喜欢了,毕竟,能把日子过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才是最厉害的本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