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并没有在味蕾上征服我,可能是我这个北方客不懂得欣赏吧。
那些视频导引的网红店,要么是排着令人望而生畏的夸张队伍,要么是不过如此、意兴阑珊。
三丁包、汪豆腐、水上漂、鱼汤面、烫干丝……都差点意思。
倒是计划外的一条小河边,一个冷清的茶馆,一碗胡椒馄饨,一只梅干菜烧饼,惊艳了我。
倒是那条夜色下伸向运河的小街,走着走着就抚慰了我。
当白日的喧嚣散去,月色笼罩的小街宁静如诗,时间都仿佛放慢了脚步,默默的随波荡漾。
两边错落有致的瓦房,平易近人又富含着韵味,像东方的音符,不急于表达什么,不给人压力,一切都是刚刚好的样子,吻合着大地,通向一轮明月。
倾斜的黑色瓦片下,屋舍门窗透出一盏盏灯光,灯光里有女人在踩缝纫机,有街邻在打麻将,有老人在独酌,总有一只猫蹲坐在门口,看着空落落的街巷。
一辆自行车吱吱呀呀的驶过,在前方不远处停下,男子带着一个孩子挑开门帘消失在房子里。
走近看原来是个小澡堂,感觉总在日本的电影里看到这种巷子里的小澡堂,《北斋漫画》、《完美的日子》……又在国内找到了原点和出处。
但是郑州已经没有这样的澡堂了,一律高大上了,陌生了,没有了小澡堂所带来的社区感、邻居感、熟悉感、安全感。
看着停在澡堂门口的自行车,车篓里放着父子俩刚打过的篮球,我忽然就有了久违的家的感觉。
我好想推开一扇门,走进去,住下来,清粥小菜老酒,日复一日的度过此生。
这是令我心安的城市,仿佛小学语文课本里的《海滨小城》。
这是令我向往的街巷,仿佛电影《永远的三丁目的夕阳》。
现代都市那么大,那么多高楼大厦,那么多的陌生人,那么多的门禁和保安,却难以令人心安。
街道车水马龙却没有行人,河流风景如画却没有人家,小区密集如蚁却没有邻居,酒吧遍地开花却难觅知音。
所有的物体都在更高、更快、更强,不知所终。
我长期以来不明所以的厌倦、冷漠、疲惫和抱怨,在今晚的月光下,在高邮的这条小街上,竟然烟消云散了。
我在一扇扇窗户的光影里愉悦前行,忽然就有了风,有了水的气息,走上一段斜坡,原来是运河。
此行,我就是来看大运河的。
从邳州到徐州,从淮安到高邮,我放弃了高速公路,而是沿着大运河一路南下。
慢悠悠的开着车,看着秋日的阳光在夹道高大杨树的叶子上跳跃,黑黝黝的货船无声航行在波光粼粼的水面,那个赏心悦目怎是高速公路可比!
月光下,长长的货船依然络绎不绝,这条古老的运河千百年来造福不止。
那一声声汽笛,那一盏盏灯火,那船尾升起的炊烟,那船舱里促膝而坐的男女——莫不是对河流的赞歌。
我这个异乡客,坐在河堤上看着运河,看着运河臂弯里静静的小城,突然幸福的不知所以。
月影下,千帆夜泊。
灯影下,一人独坐。
看浮生因果,啖半只卤鹅。
喜少年浅薄,笑人老事多。
一切都不错,各人有各人的烟火。
当我们挣扎过追求过,总会面对同样的夕阳,同样的河流,同样的街巷,同样的屋舍,放下所执,互道祝福。
旅途中看电影《故乡》,中年夫妻终于决定离开故乡去城市打拼,在码头和赶来送别的亲人邻里挥手道别再见。
一位老人看着远去的船自言自语:这个岛是最好的岛,冬暖夏凉、景色怡人,鱼也美味,但是人们怎么都走了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