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会友
作者:张馨月
一场雨下的太缠绵,阴冷的江水几近漫过桥面,风裹着湿冷的温柔吹散了粉黛子的妆颜,稀疏的芦苇在桥边摇曳着,让人顿生一丝凉意。暮秋的江滨公园,落叶在低声絮语,油画铺于岸边,碎光落在江面,银杏叶把地面铺成鎏金的毯,久违的阳光要持续多久,才能把贴在柏油路上的红枫晒干。
应汉中文友李雷老师的邀请,我们几个文友相约去汉中游玩,桥北广场就是赴约的地点,我们洋县四位文友在刘明老师的带领下从县城出发去往汉中,本来上高速一小时的车程就到了,可途中临时有事处理,便错过了高速路口,走108国道延误了半小时,殊不知南郑的四位文友在江滨已等候多时,让人倍感歉意。
中国传统文化流传的经验之谈: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初见李雷老师,我很好奇他们称他为教练,见面了解后才觉得他不仅是健身房的教练,更是生活和工作上的教练,一路上我学到了很多。
有智者曾说过:有目标的人生叫航行,没目标的人生叫流浪,真是应了这个理,江滨公园这个地方以前经常来,休闲时光带家人一起来游玩,漫无目的、走马观花,有一次沿江滨走了一大圈才找到了女神像,在徒步中浪费了时间,到了景点只能匆忙打卡。可这次的郊游就不同了,李雷老师提前做好了安排,包括郊游路线、停车位置、用餐时间,文友拍照等都安排的井然有序,每个景点都有入口,想去哪里从入口进,这样目标清晰,时间分配精准,竟然多逛了几个景点。
从观景台入口进入,“一江清水送北京”的石雕便映入眼帘,再往后面就是几个观景台,雨后的江水把天空洗成了淡青,水面像一块流动的碧色软玉,在阳光的直射下泛着清浅的粼光。近看时,水面还浮着露珠砸出的小涟漪,一圈圈漾开又很快相融,带着刚被滋润过的鲜活气,远观时,水面则像铺了层淡青色的纱,水汽裹着江风漫过,岸边的柳树变得温柔模糊。
站在观景台远眺,我第一次看见了汉江的浩瀚,江水像铺展向天际的碧色绸缎,分不清哪里是水的尽头,哪里是云的起点,只觉得人在其中格外渺小。
从天汉楼入口进入,我感受到了汉中“江在城中、城在江边”的大格局,再往下走就是汉中女神像,给人一种从天而降的感觉,我不禁心生灵感赋诗一首:
滨江女神
神秘仙女从天降 出水芙蓉入荷塘
粉黛玉姿迎风舞 胭脂褪去风骨扬
从江滨公园出来,我们直奔汉山广场,教练将我们带入汉山顶上的一户小院里,名为观山别院,浓郁的文化气息笼罩着整个小院,登上二楼的书画室,只见李雷老师沾墨挥毫写出“以文会友”四个大字,龙飞凤舞,一看就是书法爱好者,慧慧悠扬的琴声很应景,瞬间,毛笔在宣纸上行云流水、落笔有声。
小院周围亭台楼阁,鸟语花香、风车水车、假山鱼池,泡泡屋、小木屋等都是画中的景像,最美的打卡地还数三楼的露台,墙上一句浪漫的情话:“想和你看着日落,只谈微风和晚霞”仿佛唤醒了人们沉睡已久的甜蜜回忆,中年少女们纷纷前去拍照留影。
以文会友
汉上湿地隔江望 观山别院好风光
文朋诗友聚一起 琴棋书画全出场
文友相见就有聊不完的话题,在漫步中获得灵感、在探讨中抓住主题、在沉思中列出大纲.....一路都是学习。李雷老师安排的午餐是当地特色炮姜鸡,美味又养生,觥筹交错中谈的是写作、谈的是书画、谈的是读书心得。老师们在餐桌旁即兴作诗,现场朗诵,热闹的气氛好像提前过了个大年。
夕阳洒在露台,微风轻拂发梢,喧嚣隐退,唯有心与景共鸣,仿佛时光也为之停驻。
作者简介:张馨月,洋县人,企业退休会计,先后在《读书村》《汉江》《鹮乡》等网络平台上发表过多篇文章,喜欢用文字来记录生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