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吹彻巴中,枫叶尽染林海。当光雾山680平方公里的彩林披上赤橙黄紫的“秋日盛装”,这条被誉为“亚洲最长天然红地毯”的瑰丽景观带,迎来了它一年中最富诗意的时节。
光雾山旅游风景区一角。人民网记者 刘海天摄
近日,时值第二十三届四川光雾山国际红叶节,一批来自全国党媒网站的总编辑等人员齐聚四川巴中,参与“看万山红遍·赞大好河山”——中国红叶黄金走廊联合推介活动,深度探访有“中国红叶第一山”美称的自然盛景、人文底蕴与发展活力,携手探寻自然奇观背后的文旅融合与发展新篇。
沉浸体验:色彩交响中的自然奇迹
“这片山林非常震撼,像是打翻了的调色盘!”立于香炉峰南麓,云南网编委任婕的惊叹道出了许多初访者的心声。
目光所及,由黄栌、枫树、槭树与巴山水青冈等近150种植物绘就的巨幅画卷,从山顶向山谷层层晕染,斑斓色彩在秋日阳光下流淌,宛如一条流动的霞光河川。“满眼的黄色和红色层层叠叠地交织在一起,非常壮丽。整个面积非常大,完全被这片浩瀚的色彩环绕,真是目不暇接。”山间小道上,一位摄影爱好者正全神贯注地调整镜头,试图将这片波澜壮阔的色彩永久珍藏。
众多游客观赏光雾山红叶。人民网记者 刘海天摄
作为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和首府,巴中这片土地曾见证了无数革命先烈浴血奋战。合肥日报传媒集团采编委员会委员陈晓敏对此感受尤为深刻,她不仅赞叹光雾山红叶景观规模很大、是一个很浪漫且诗意的地方,更将此次行程视为一次深刻的红色寻根之旅:“我们安徽金寨是鄂豫皖根据地的重要部分,来到巴中才知道这里有最大的红二十五军烈士陵园。红军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足迹,这里同样承载着光荣的革命历史。”在她看来,那漫山遍野、炽烈如火的秋色,正是与这段历史血脉相连的“英雄色”。中安在线客户端副主任宋艺也完全沉浸于此情此景之中,“‘亚洲最长天然红地毯’真的名副其实”!
红星新闻网董事长兼总编辑李天翔已是连续第二年赴这秋日之约。相较于初见光雾山红叶的震撼,此番他有了更深的体会:“光雾山的红叶有3个不可复制的特点。一是面积达680平方公里,堪称‘亚洲最大红毯’;二是观赏期超过一个月,随海拔高低次第变色,任何时候来都有不同体验;三是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近150种变色植物共同调和出这片自然红的明亮与鲜艳。”
跨省对话:相似秋色中的发展共鸣
同处北纬30度附近的生态秘境,川黔两地秋色血脉相通。《贵州日报》报刊社副总编辑范朝权从区域协同发展的视角分享了他的看法。他充分肯定光雾山旅游资源具有独特性,服务和设施也很完善。随即,他以家乡贵州为参照,将视野拓展至更广阔的区域图景,“和巴中光雾山相比,贵州的银杏更多,两地山峦气候很相似。也欢迎大家去贵州看看我们的秋景,也很美丽。”其言语之间,既饱含着对巴中光雾山的由衷赞赏,也对川黔两地文旅联动发展充满了期待。
红叶景区美,人在画中游。人民网记者 刘海天摄
绚烂的红叶,是自然的馈赠,更是发展的窗口。法治日报法制网副总编辑吴刚表示:“我觉得(巴中)潜力很大。这里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像巴中这么好的地方,可以在文旅宣传上再加强工作。”除了谈及文旅,他还特别提及:“另外我也初步了解了一下,巴中在工业、农业和高科技等新兴产业上也布局前沿,比如半导体、无人机等领域。这些技术依托四川雄厚的电子工业基础和航空航天实力,结合国家开发战略,感觉巴中非常有前途。”
光雾山的“红”,不仅是自然的礼赞,也是历史的回响。“以前交通不发达,蜀道难。现在交通畅通了以后,高铁、飞机都可以很方便地到巴中。”陈晓敏在感怀历史之余,格外强调了时代变迁带来的巨变。“要让全国更多的人,到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来。”她说。
如今的巴中,高速穿境而过,高铁开通运营。天堑的打通,让巴中拥有了流动的活力,让深厚的红色历史与绝美的自然生态,以前所未有的便捷呈现在世界面前。“亚洲最长天然红地毯”上,正在进行长长久久的奋斗,正在进行红红火火的发展。(实习生孙露萍参与采写)
人民网记者 刘海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