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溪边草
这周,队长说去苍南玉苍山走走,即便知道会下雨,我也跟上了。在烟雨濛濛中,我们一车5人由队长开车,从黄田上高速,经2个小时左右的车程,到达苍南县玉苍山国家森林公园。
“玉苍山景区被誉为‘苍南西部众山之祖’,以其高森林覆盖率、清幽的山林和茂密的树木而闻名,是一个天然的大氧吧,自今年五一假期起,苍南玉苍山景区将停止售票,对公众免费开放。”
十几年前,我参加了县教育局举办的一个摄影培训,培训地点就在玉苍山,后面似乎还去了渔寮。十几年前的记忆已经模糊。

今日进玉苍山,经玉苍道观门口,见林剑丹先生题字的牌匾。循着湖边进山,有一石洞名曰玉蟹洞,洞内至今还留有古人舂米用的石臼等工具。

离开玉蟹洞,经宽大的步道便见巨石群。也许来自远古的遗迹和故事传说会让玉苍山充满神秘气息,可眼下摩崖石上刻的文字却更让人引发遐想:“沧海无言,遗珠闪亮。”

当土地袒露出胸怀,巨石上的褶子让人遐想:不知道最初它如何形成这一姿态?

转辗上彩色的铁索桥,闲步打卡。

又走一开阔绿道,此处可用自行车行驶。金萍在绿道旁见“秋凤丝”,采摘了一盘,餐桌上的蔬菜又丰裕了。循路上山,前往西天门。

西天门途中,巨石罗列,不一一图示。西天门打卡后,雨水瓢泼而至,众人纷纷打伞。

夏日雨中登山,气候凉爽。这大概是温州近年来最舒服的一个端午。到玉苍顶峰,雨中打卡。

玉苍顶峰对面是一桃形石,石上刻有寿字。

雨水中再上石岭,队长说前面是仙女浴池。

这所谓仙女浴池,让众人哑然失笑。年岁渐长,见多风景,便有了世俗的心。当我学会辨识和比较他人赋予自然的名义,发现自己慢慢丢失了最初的新奇感。

年轻一些,看到这立于山间的牌子,会觉得更有意思。文化赋予自然的含义让人印象深刻。不管他们是什么样的状态下写下这一论调,都是思想的抒发。

玉苍山有很多石亭,如听瀑亭,都刻有对联和花样装饰。午餐在一石亭内进行。队长用汽罐煮面,爬山的游客不少,他们也在亭子里避雨,见我们煮午餐的方式觉得新奇。

午饭后下山,经空中栈道。到此处我才想起过去的一丝记忆,当年我似乎就在此处给一个叫烟云的女孩子拍照,她当时没结婚,如今却已是两个孩子的妈妈。

雨一直在下,我怕雨天路滑,匆匆从积水横流的云梯上下来。只要穿上防滑的登山鞋,其实这一路很安全。内核稳定的队长在云梯旁打卡。

自云梯下来,经一石洞,水声巨大,却不见瀑,我想,这才是听瀑洞。

路上遇到积水,便绕道而行。下山,我们又去东天门,在巨石堆积的石门洞前打卡。唯一的遗憾是:石上订着显眼的白色文字码,门洞前显眼的垃圾桶,都破坏了画面的美感,拍照的时候躲开它们,感觉选择角度有些困难。

在东天门的更东边,见一蘑菇形状的巨石,也不知道是谁将两个巨石堆成此状,这便是蘑菇岩。蘑菇岩前,一树雪白的栀子花开得正香。

从东天门下来见“玉指戏珠”后,我们离开玉苍山。时间尚早,队长决定带我们去附近的碗窑古村转转。

“碗窑古村落,位于苍南县桥墩镇碗窑村,碗窑,旧称蕉滩碗窑,福建移民迁于此后,改称碗窑。” 如今,碗窑古村也是免门票进入。

“苍南碗窑古村的村民姓氏多样,包括余氏、朱氏、夏氏、施氏、巫氏、江氏、胡氏、华氏等,这些姓氏的族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为碗窑古村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特别是与陶瓷烧制相关的行业。”

“此外,根据《平阳县志.食货志》的记载,碗窑古村落最早是由夏、施、巫三姓的族人创立,清初巫氏族人迁入后,诸姓同处,各建院落独居,并主要以陶瓷烧制为业,形成了如今的古村落。”

在碗窑古村一旧民居大堂内,陈列着许多凝聚着岁月痕迹的旧窑碗器,人们还用雕塑呈现制碗器陶瓷的详细过程,从拉胚成形,到绘图上釉,无不详尽。

村子里的引水工程十分强大,水渠沿村子高低不平的地势修建,在房前屋后顺流而下。正逢梅雨季,一路上到处可见巨大的瀑水从村子的深处奔流而出。
这便是倒焰窑。“其特点在于烟道口设置在窑室底部,通过烟囱的抽力,使火焰在窑室内形成从上向下的流动,因此得名。”

据说,古村内还存有其他古窑,我们并没有细细观看。步履匆匆,感受到古民居里的人们在新时代商业气息中的生存状态。

经中国陶瓷艺术家徐定昌的工作室门口,庭院深邃而神秘,如高远莫测的艺术探寻之路,我等凡人只做观仰。

名为华宅的门庭朴素大方,是普通人的居所?还是哪一个名人隐居于此?

这古建筑有些年代,屋前的石路,屋子的石基和门板,无不显示出岁月的光泽,不知当初是谁的手笔成就了如今的风景。乡土历史的大海里能人辈出,每一帧页面都是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在村子后山,登上观景台,以为是高处,观望四周,却发现山的深处有更多精彩。这小小的村庄深处藏着一条巨大的飞龙。

沿着水渠旁的游步道往山深处走,听见瀑流声巨大,转眼见一水势浩大的瀑布。瀑布飞烟澎湃,层层叠叠,声响如鼓似雷,给人以极大的震撼力。

继续沿水流边宽厚的游步道,一直往山的深处,便可见瀑布的全貌,这就是苍南碗窑古村的三折瀑布。巨大的瀑流沿着山势,一级一级转辗往下,形成碧潭,深不见底。继而往下,声势浩大如万马奔腾。这不寻常的壮观景色让观者内心激动。


绕着瀑布走,一步一景,每个角度看到的瀑流都不相同。人在现场,内心的赞美之词已显匮乏,只能说,这是我至今为止见过的最美的瀑布。


晚餐金萍安排我们去桥墩镇郊外一家叫“志枝”的饭店用餐,店里的炒红肠十分下饭,鱼肉豆腐汤好吃,料也足,五个人五个菜,只花了145元。感谢队长和小伙伴们的陪伴,这一天满满当当的安排太治愈啦!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