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朋友圈最近安静了不少?不是大家不发了,而是全跑去山里、河边、高速上拍蓝天白云了。今年国庆中秋加一块,8.8亿人往外冲,比去年多了1亿多人,消费总额飙到8090亿元,听着挺唬人吧?五一也不差,3.14亿人次出门溜达,花了1802亿。数据一摆出来,好像全国人民都过上了诗和远方的生活。
可细看一眼,人均花销却一年不如一年。五一平均每人574元,搁2019年那会儿可是980元;国庆算下来一天才114块,比去年还少了17块。钱没多花,人倒是一窝蜂往外跑,这事儿就有点意思了。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自驾,国庆期间自驾占比直接干到八成。按理说车开多了,总得找个地儿住吧?结果呢,不少人干脆在车上过夜。车窗一拉,充气床垫一铺,电源一接,遮阳帘一套,露天旅馆这就开张了。某电商平台数据显示,国庆前这类装备销量翻了好几倍,帐篷、折叠椅、卡式炉卖得比泡面还火。
高端酒店这边可就惨了。本来指望节假日狠狠宰一波,动不动一晚一千六七,还非得绑个双人套餐,不去吃也得扣钱。广州的小雨原本打算带家人去杭州住五星级酒店,一看价格1680元一晚,当场转身订了连锁经济型,三晚才600块。“不追求仪式感,干净就行。”他说这话时语气还挺平静,但你能听出点无奈。
吃饭也不讲究了。大众点评的数据显示,景区周边人均餐饮支出降了26%。网红打卡地旁边那些标价吓人的快餐店,门可罗雀。很多游客直接背个包,里面塞着面包、火腿肠,走一路啃一路。云南大学生小李爬华山,路上看见一堆学生啃黄瓜当午饭,笑称:“不是不想支持旅游业,是我们真掏不出钱。”
可人为什么还要出去?北京一上班族在朋友圈写道:“我在草原躺了两天,啥也没干,但感觉血压都降了。”这话说得真实。写字楼里被KPI追着跑的人,工厂流水线上重复动作的蓝领,夜市里颠勺颠到手抖的摊主……谁不需要喘口气?
现在的年轻人早不图炫耀了。机票比价、民宿砍价、二手平台淘年卡,连景点都能找“平替”——不去张家界,改去隔壁小众山谷,拍照效果差不多,人少还不贵。这种精打细算,表面上是穷游,其实是把有限的钱,换成尽可能多的自由感。
还有人压根没走远,骑个小电驴绕城一圈,发个定位说是“自驾川西”,配图滤镜一加,谁看得出来是郊区?更狠的直接在家看直播“云旅游”,身体坐工位,灵魂在洱海。
你别说,就这么一群人,在经济没回暖、工资没涨的当口,硬是挤出点钱往外跑。他们不是不知道难,而是宁可在车里睡,也不愿被生活彻底压垮。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