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游来到宾阳县的古辣镇,巧的是遇上赶集,逛一圈感受古辣镇的赶集习俗,然后穿过一条不知名的小巷,意外的窜到蔡氏古民居。原本以为蔡氏古民居就是成片的老建筑,看到蔡氏古民居的文保牌序文后深感惊讶,原来蔡氏古民居还有深厚的历史故事。
蔡氏古民居地处宾阳县古辣社区,距离县城30公里,距离南宁市区80公里,是近些年市辖区县叫盛名,以宣传儒学文化、田园风光为主题的古村落旅游打卡地。蔡氏古民居并非是整个蔡氏人家的民居而是整个蔡村明清时期遗留下的老建筑,蔡村的整个村落也并非是蔡姓人家,而是由好几个姓氏聚集而成的自然村落。
蔡氏古民居官方名字为宾阳蔡氏书香古宅群景区,整个古宅群占地约80亩,古宅群于明代由蔡氏家族始建,清朝至民国年间相继有李、虞、王等姓氏落业而形成庞大的古建筑群。景区融合岭南传统建筑与西洋风格元素,古宅群规模庞大、气势如虹,会集雕刻、绘画、书法于一体,颇具有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对岭南古建筑具有研究价值。
古建筑群以蔡氏古民居为中心,蔡氏家族于明朝躲避战乱而由孔孟之乡的齐鲁故地迁至广西横州府永淳县古来圩(古辣镇)落业而建蔡村,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蔡氏先祖何名不详,祖籍山东青州府,要是再加个白马县,恐怕蔡姓人家的祖籍地又被争论一番。南宁周边很多姓氏的族谱上都写有祖籍来自山东青州府白马县,若蔡姓也是白马县就被人取消。山东白马县又怎么样,我们黄姓祖上就是山东青州府白马县的。
蔡氏古宅群是由蔡氏书院、向明门、经元门、太元第、大夫第、经元第、蔡府新第、洋房、小洋楼等组成。蔡姓是我国古老姓氏,而且又是富有文艺气息的姓氏,对文化艺术异常的执着,蔡氏古宅内的蔡氏书院足以证明,蔡氏人家不仅执着于文艺,更执着于后人的文化教育和传播。清朝乃至民国时期的蔡姓人家亦是宾阳,乃至整个思恩府的书香门第。
蔡氏家族崇尚儒学,祖上来自孔孟之乡的齐鲁大地,非常崇拜孔子,时逢过节祭祖必先拜孔子才拜祖先。蔡姓人家非常注重教育,送子女上学是头等大事,蔡家虽然没有出类拔萃的人才,也没有出过什么大官,但出过的乡野人文墨客不少。整个清朝,蔡家有8位太学生,清朝道光29年(1849),蔡凌霄参加乡试,以广西第四名秋闱摘桂,并在广东任5县同知。
民国时期,蔡灏考上南阳公学院铁路管理系,成蔡家近代头位大学生,并成为蔡家读书领头人。蔡家人现代考上大学的子女亦不在少数,当然,以现在教育商业化的形势下,不要说是蔡家,以往没有家世显赫的姓氏,只要稍微努力都能意外的成为大学生。往不好的说,不要说是努力,只要交得起学费,再加上点资助费,傻瓜都能成为一流民办大学生。
整个清朝时期蔡家总计有8位太学生,说到太学生就不得不再唠叨一下。太学生就读的是清朝时期官府创办的最高学府国子监,监肄业后可直通官场,但能够入学国子监的也并非是平民百姓,而是带有显赫家世,或者带有官阶的官员才能入学国子监。国子监是为培养朝廷低级官员的教育机构,官阶在正八品以下,还有就是王室、大地主、大家族的子女才有资格入学。国子监肄业后直接入仕途,但担任的职务相对较低,想往上攀登还得参加科举考试。
国子监虽说是朝廷创办的教育机构,但儒学条件有点苛刻而成为贫苦百姓可望不可即的圣地。清朝后期国库出现亏空导致出现买官卖官现象严重,国子监亦是儒学条件越来越宽松,导致后来成为大户人家买卖学历的地方,清朝后期的国子监跟现在民办高校买学历没什么区别,唯一不同的是国子监肄业可在官场上混,而现在的民办大学就是买个文凭,工作还得继续找。蔡氏书院是蔡家出资创办,同时也是民间少见教书育人为己任的圣书摇篮,蔡村附近的虞家出了位举人也是在蔡氏书院受教,解放后还成为蔡、李、虞三个村孩子读书的地方。
蔡村不仅有蔡姓人家,还有李、虞等姓氏,更有王姓,王姓在当地不算是世家,但靠近蔡家想低调都难。王家靠近蔡家,在外都能很自豪的大声说来自蔡村,即便不姓蔡,外人都能把你当成蔡氏家族的一部分,有些地方非常崇拜蔡氏人家,王家人在外,外人都能当蔡氏人家去招待,靠近大姓家族的生活待遇就是不一样。实在吹不下去了,本文就写到这里,喜欢游玩古村落的朋友有时间何不前来走走,预祝大家旅途愉快。茶后文,谢谢阅读。
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