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诗画人生相约篁岭,喜聊文旅话题!当有人谈及“徽州改名黄山是没文化的体现”这个话题时,我脑海里立马浮现出另外那个被无数人赋予了梦幻色彩、充满诗意且给人无限遐想的地方——香格里拉来!
在我心中,香格里拉她就仿佛是一处超脱尘世的仙境,那里有湛蓝如宝石的天空,有洁白无瑕的云朵,有广袤无垠的草原,还有宁静祥和的藏式村落。试问,在这茫茫人世间,有哪个地方能比得上她所散发出的独特魅力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穿越时光的长河,去回忆那段与香格里拉紧密相连的往事。
时光回溯到上个世纪30年代,美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以他那如椽之笔,写下了一篇著名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在这部小说里,他用细腻而生动的文字,首次描绘了一个远在东方群山峻岭之中的永恒和平的宁静之地——香格里拉。书中描述的香格里拉,有着雄伟壮丽的雪山,清澈见底的湖泊,五彩斑斓的花海,以及善良淳朴的居民。那里没有战争的硝烟,没有世俗的纷争,人们过着与世无争、和谐美满的生活。这样的描绘,如同在世人心中悄悄种下了一颗向往的种子,从此,香格里拉这个名字就深深埋藏在了世人心底!
不久之后,这部小说被搬上了大银幕,拍成了同名电影。电影制作团队精心打造每一个场景,力求将小说中的香格里拉完美呈现。电影中那美轮美奂的画面,悠扬动人的音乐,以及扣人心弦的剧情,让观众们仿佛身临其境,置身在了那个神秘的世外桃源。这部电影荣获了多项奥斯卡奖,成为了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也让香格里拉这个名字更加广为人知,传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1996年10月,云南省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寻找香格里拉的考察活动。无数的专家、学者和探险家们怀着满腔的热情,踏上了这片神秘的土地。他们穿越崇山峻岭,跨越江河湖泊,深入到每一个可能隐藏着香格里拉秘密的角落。他们详细考察当地的地理环境、人文历史、民俗风情,试图从蛛丝马迹中找到那个传说中的世外桃源。经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1997年9月,云南省政府在迪庆州府所在地中甸县召开了一场盛大的新闻发布会。会上,省政府正式宣布:举世寻觅的世外桃源——香格里拉就在迪庆!这一消息无疑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2001年12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中甸县正式更名为香格里拉。这一更名,不仅仅是一个名称的改变,更是一次历史的转折。从那以后,香格里拉这个名字开始在国内外旅游市场上大放异彩,吸引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而云南省的这番“改名”的神操作引来了其他省份的纷纷效仿,自然也包括我们古老的徽州了。
我们现在回过头来仔细思考,中甸更名后为何就能如此迅速地为外人所熟知,成为旅游热门目的地呢?除了小说、电影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力之外,我认为“香格里拉”这四个字本身的音和含义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先来看之前名字“中甸”里的“甸”这个字,似为彝语,是坝子、平地之意;也有一说是纳西语,意为“酋长住地”或“饲养牦犏牛的地方”。这样的含义虽然也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但相对来说还是显得些许普通与平淡的。
但“香格里拉”却大不同了,它是藏语,意思是“心中的日月”。这一含义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自古以来日月本就是人们所向往和崇拜的对象,代表着光明、希望和永恒。而“心中的日月”,更是将这种向往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精神层面。它让人们联想到:在自己的内心深处,有那么一个如同日月般闪耀、纯净的地方,那里是灵魂的归宿,是心灵的港湾!这样富有诗意和感染力的名字,又怎能不让人陶醉其中呢?
如今,香格里拉已经成为了一个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慕名前来。在这里他们除了能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还能感受独特的民族文化,体验宁静祥和的生活。香格里拉~心中的日月啊,她自改名的那天起,就以一种超凡脱俗的独特魅力,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远离喧嚣、回归自然的好去处。将来,让我们继续在那诗画般的旅途中,寻找那份属于自己的宁静与美好吧!(图片来源于网络)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