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粤湘桂三省交界的清远连州,不仅是地理上的“三岔口”,更是承载两千年风云的文化枢纽。作为中原入粤的三大官道之一,这里曾是马蹄声碎、车马络绎的通衢要冲,自古便是兵家必争的战略重地,每一寸土地都沉淀着过往的喧嚣。南北往来的人流在此驻足,也让中原文化的厚重、荆楚文化的灵动与岭南文化的鲜活在此交融共生,孕育出独属于连州的文化肌理。
正是这份千年积淀,让如今正藏在连州乡间那些尚不为人熟知的古村落里——只是这里的村子大多低调,对外宣传不多,知道的人并不算多。我来连州之后,走了多个古村,斑驳的古老建筑诉说着时光故事,代代相传的习俗延续着生活温度,地道的传统美食留存着味觉记忆,行走其间,仿佛能听见历史与当下的轻声对话……被一个又一个古村落吸引,以至于珊姐姐逗留连州的时间越来越长,总想着在这个城市的山间巷陌里,找找时光留下的痕迹。
秋天的这个空闲日子,原本我的计划是驾车往朱岗古村去,刚转过一个村道,一座直挺有气的门楼突然撞入视野。门楣上“丰阳”下面的还有一行字:“南唐征南元帅隐居地”九个鎏金大字却格外醒目,透着一股与寻常村落不同的厚重——我当即踩了刹车,直觉告诉我,这地方一定藏着不一般的故事。
我掏出手机紧急搜索,指尖划过屏幕,一段跨越千年的往事慢慢在眼前清晰:这里写着的“南唐征南元帅”名叫吴敬元,生活在五代十国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当时南唐后主李煜面对宋太祖赵匡胤的步步紧逼,金陵城(今南京)早已岌岌可危。李煜知道都城迟早守不住,便派吴敬元带着一支精锐部队向南进发,想在岭南这片偏远山地开拓一块净土。万一金陵被破,南唐皇室还能有条退路,保留一丝复国的希望。
可历史从不会因为人的期盼而改变走向。吴敬元带着军队跋山涉水,好不容易在这片山坳里扎下营寨,还没来得及好好经营根据地,公元975年,宋军就攻破了金陵,李煜被俘,那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哀叹,成了南唐最后的绝唱。远在千里之外的吴敬元听到消息时,手里的兵器险些落地——国没了,他这个“征南元帅”也成了无根的浮萍。满心无奈与悲凉之下,他解散了军队,脱下穿了大半辈子的铠甲,在凤山脚下的这片土地隐居下来,还为这里起了个名字叫“凤阳”(后来到了明代,为避朱元璋家乡的名讳,才改名为“丰阳”)。
站在牌坊下,我忍不住想象千年前的场景:吴敬元一身戎装换成粗布衣裳,曾经指挥千军万马的手,如今拿起锄头在田里耕种。傍晚时分,他或许会坐在凤山脚下,望着北方的方向,想起金陵的宫阙,想起李煜的嘱托,一声长叹散在山间的晚风里,再也找不回当年的豪情。
越往下想,我越想立刻走进村子里——想去看看资料内介绍吴氏宗祠里藏着“敬元”名字的对联,想摸摸明清商道上被马蹄磨出的痕迹,更想尝尝那据说传自吴敬元时代的牛肉干。可口袋里的手机突然震动了一下,是朱岗古村民宿老板发来的消息,问我大概几点能到,好提前准备晚饭。
我站在原地犯了难:一边是刚勾起兴致、藏着千年故事的丰阳古村,像本翻开就舍不得合上的书;一边是早就预定好民宿、行程里原本就有的朱岗古村,若是临时更改,不仅麻烦,也怕打乱后续的安排。手指在方向盘上敲了又敲,最终还是咬了咬牙——先按原计划去朱岗,等逛完那边,再专程回头来探丰阳。毕竟好故事值得等,这座藏在粤湘桂交界的古村,也不会因为这半天的耽搁,就藏起它的过往。
临走前,我又回头看了眼那座青石门楼,夕阳的光刚好落在“南唐征南元帅隐居地”的字上,镀上了一层暖光。丰阳,等我回来接着读你的故事。希望大家继续关注,后续我会把探访丰阳古村的细节,慢慢讲给你们听。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