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平,刷到一份“广西各市代表景区”名单,桂平西山赫然在目。威记略微看了一下,发现要说从古到今历史人文底蕴和故事多的,只有桂林和桂平!剩下的那些要么是底蕴单薄一些,要么是人造风景,要么是自然风景得天独厚。
桂林自不必说,长久以来作为广西的行政中心(直到新时代才被南宁取代),人文历史底蕴深厚是理所当然的。而桂平,纯粹靠的是自身的积累成就的名声!
“桂林山水甲天下,更有浔城半边山。”这足以让人感受到桂平西山的实力!
现实确实如此,在上个世纪的八九十年代,说到“桂平西山”,在岭南F3中,都是鼎鼎大名的。那时候的桂平西山游人如织,香火鼎盛,成为桂平的一张靓丽的旅游名片!
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桂平西山没有跟上步伐,显得有些落寞了。给人一种感觉,就是依旧停留在“门票经济”的时代中!并且设施陈旧,山上文旅项目单一,还只是提供风景游览的层面上!
却不知,如今的游客,已经不止是满足游览参观了,更多的是需要一种体验感!
简单点来说,重振桂平西山旅游,需突破门票经济思维!
比如,门票80-100元,看起来确实合适,也能挣钱,作为管理方,也会说这个价钱合适,因为有营运成本(包括诸如租金,人工,维护、卫生清洁等等)。可是这个价钱却阻挡了大部分本地人上山的步伐。
要知道,本地人爬山是一种情怀。上山的人多了,人气有了,山也生机多起来了!这如同薄利多销的手段。
比如,开发新的文旅项目。就拿西山顶来说,电视塔拆了,可是机房还在,为什么不可以利用起来打造星空住宿的噱头?想想在西山顶过夜,看星空灿烂,看桂平城万家灯火璀璨。听松涛阵阵,山风呼啸,
有多少人看过和感受过?要知道,如今的九零后零零后渐渐成为消费主力,他们可能对“一庵一寺一岩一泉没什么兴趣,可是对新兴的文旅项目可是欢喜得很!
如今的旅游业早已不再是单纯的“看山看水”,而是转向了“沉浸式体验”。桂平西山若想重焕生机,必须跳出传统景区的运营模式,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新需求。
可以借鉴国内热门景区的“夜游经济”模式。夜幕降临后,山间光影交错,打造一条“星光步道”,结合灯光秀与山间传说,让游客在夜色中感受不一样的西山魅力。此外,下祠的文创市集也不容忽视,本地特色小吃、手工艺品、非遗展示若能融入其中,不仅能延长游客停留时间,还能带动周边经济。
其次,山上的闲置资源完全可以盘活。除了山顶机房的星空住宿,半山腰的废弃建筑可以改造成禅意茶室或山野书屋,让游客在登山途中有一处静心休憩之地。甚至可以在特定季节推出“山间音乐会”“露天电影夜”等活动,吸引年轻群体打卡传播。
更重要的是,景区需要打破“一次性消费”的局限。推出年卡、市民优惠卡,让本地人成为西山的常客;与周边民宿、农家乐联动,形成“吃住游”一体化服务;甚至开发线上虚拟游览,让无法亲临的游客也能“云游西山”,扩大影响力。
从这份名单来看,桂平西山的底蕴仍在,只是需要一场与时俱进的“焕新”。若能以体验为核心,以创新为驱动,这座千年名山未必不能重现昔日辉煌,甚至超越过去,成为广西文旅的新标杆。
桂平文旅,还继续装睡下去吗?被称之为“贵港西山”心里好受吗?
这里是广西,发现广西之美,感受广西之美!
我是威记,用温暖的文字,讲述广西人文!谢谢阅读关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