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玩古城,欣赏古城墙的壮美,是去寿县之前的所有期待。因为对寿县的了解,只有古城墙。在逛了北门和西门后,扭身转进古城里,不几步便融入繁华的街市西大街。不算宽阔的街道,妥妥的老街。没想到在大街中部,居然看到一座书有“棂星门”三个字的牌坊。这里有孔庙!
果然是孔庙。寿县孔庙最早建于唐。现存孔庙建于元代,是座七百多年的建筑。介绍说,如此规模的孔庙,是国内现有县级里最大最完整的一座。孔庙,又叫文庙,为纪念孔子专门建造的祠堂。每年会有祭祀或官府教学等活动,类似于官方文化活动中心的作用。
大成殿是文庙的主要建筑,很有年代感。屋顶为单檐悬山式建筑风格。匾额蓝色。老旧的木格窗棂,有着古色古香的厚重。
大成殿内,孔夫子长冉飘飘,满脸严肃地注视每一个游人。这位万世师表,开创了私人教学模式,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受教育。他“有教无类”的教学方式,今天依旧有着巨大的启示作用。老夫子的儒学,甚至上升到“教”的地位,与佛、道并驾齐驱。
大成殿外,左右各有株巨大的老银杏,粗大沧桑,该有千多年岁月吧。难得的是,这两棵老白果树是一雄一雌。白果树过去称公孙树,结果时才知雄雌。很多地方也有这样的两棵老树,可是大多数同性别。这里的雄雌两树,不离不弃地相守千年。雌树挂满的累累果实,是它们恩爱不减的证明。
寿县孔庙,至今有戟门、乡贤祠、奎光阁、泮池、大成殿、明伦堂等建筑。能证明古寿春文风昌盛吧!
孔庙今天依然是寿县文化艺术中心,图书馆与文化馆都在这里。走出孔庙,收获意外惊喜:抬头看到博物馆。这座博物馆,建于一九五八年。相比全国县级市,最早一家。这里距离省博不远,还剩些什么?
进去以后惊呆了。博物馆里,分七个专题十一个展厅布展。楚都遗珍、晚蔡履迹、楚墓撷宝、汉魏流韵、璀璨文物、淝水之战、翰墨流芳、彩瓷缤纷、古窑之光、宗教艺术等,诱惑之极。曾经的寿州,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尽在其中了。
战国时期嵌松石“越王者旨于赐”剑、“郢爰”、“盧金”、楚国金币、东汉“累丝镶宝八龙纹金带扣”等镇馆之宝,大开眼界。“越王者旨于赐”剑,剑格铸有鸟篆铭文,完整的剑鞘更是难得。宝剑工艺精湛,保存完好。剑的主人,越王勾践的儿子。
众多文物里,一个雕有缠枝牡丹图案的小金棺,吸引了注意力。金棺用金片模压出浮雕纹饰,出土时套在银椁内。袖珍小金棺里,放有“重佛舍利”。金棺为宋代佛塔出土文物,与银椁一同被列为“镇馆之宝”,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这座安徽省建设最早的博物馆,接待过很多中外领导人与知名人士。他们有的参观欣赏馆藏文物,有的则在参观结束后欣然题词。那些被定格的一个个瞬间,与博物馆的珍藏一起,都是历史的见证。
离开博物馆,一位当地老者告诉说,城里有座清真寺。既来了,去看看。清真寺里最大的看点,是寿县最粗最老的白果树。它比孔庙里的老树还要粗大。两三个人站在树前,渺小得不值一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呵呵!
转悠进一条名叫留犊巷的小巷,巷口有座留犊祠。巷里的青石板路被岁月打磨得熠熠生辉。有趣的名字后,隐藏了这个故事:东汉建安五年,寿春令时苗任满离开。他赴任时带来一条母牛,卸任时已产犊。看着县衙里的小牛犊,时苗对主簿说:“此乃淮南所生,非吾有也。”便带着母牛离去。
老百姓纪念清廉的时苗,将相关地命名为“留犊祠巷”“留犊池”等。穿过留犊巷,又逛到一座寺庙。这里是寿县博物馆旧址,保存得不错。寺庙叫报恩寺,却没找到相关介绍。报恩,谁报谁的恩?
这趟旅游,匆匆忙忙,全没有旅行的休闲。寿县古城里隐藏的众多宝贝,来之前一点不知道。这种物超所值的游玩,虽有点小累,却有大赚不已的喜悦。如果有机会再去,定会细细逛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