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上火车去捡拾新疆秋天里的光》
我总觉得,火车是长在大地上的脚,带着我们一步一步,去丈量岁月的绵长。而我这“铁三代”的心,便是被这铿锵的脚步声养大的。这个秋天,我踏上西行的列车,不为追寻什么著名的风景,只想在流动的窗景里,拾取几片被秋天吻过的光。
车轮转动,窗外便展开了一幅无尽的画卷。当城市在身后渐渐隐去,北疆的旷野便毫无保留地扑面而来。那是一种能让呼吸都变得轻柔的辽阔,戈壁、草场与远山,在天边勾勒出舒缓的弧线。钢轨如两条墨线,笔直地划向天际。
我的第一束光,是在那片金色的胡杨林里遇见的。当列车缓缓驶近那片屹立千年的生命之林,我被窗外的景象深深震撼。胡杨林在秋日里燃烧成一片金色的海洋,每一片叶子都像是被阳光浸透的琥珀。那不只是颜色,那是生命在极端环境中绽放的尊严。我贴着车窗,仿佛能听见它们在与风沙对话——那些弯曲的枝干,那些皲裂的树皮,都在诉说着与这片土地相依相守的誓言。
就在我还沉醉于胡杨的壮美时,窗外的金色开始变幻出新的层次。列车转过一个弯道,眼前突然出现了一片金黄色的松林。与胡杨恣意张扬的金色不同,松林的金色显得更加沉静而厚重。每一根松针都像是被秋霜浸染过,在斜阳下泛着温润的光泽。远看整片山峦,就像披上了一件金丝织就的华服。
松林的金色让人想起经年的相守。它们挺直的身姿,让人联想到铁路沿线那些默默守望的道班工人。这些松树或许在这里站立了数十年,见证着铁轨从无到有,列车从慢到快。秋风拂过,松涛阵阵,那声音不像胡杨林中的风沙呼啸,倒像是长者温和的低语,诉说着时光的故事。
(AI制图)
我的目光追随着那两条无尽的钢轨。它们不再是父辈黑白照片里那短促的、伴着“哐当”声的节奏,而是化作平滑的、沉默的银色丝线。车轮掠过,只留下低沉的微风般的吟唱。这静默的改变里,缝进的是三代人无声的青春与汗水。这条铁路,就像一根坚韧的针,将这片土地上所有的金色——胡杨的金、松林的金,还有麦浪的金、夕阳的金,都细细地、密密地缝合在一起。
松林深处,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金色针叶,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这光影随着列车的行进不断变幻,像是在演奏一首光与影的协奏曲。我忽然明白,胡杨教会我们在逆境中活出精彩,而松树则告诉我们,在平凡的岁月里保持本真,本身就是一种不平凡的修行。
我的视线被斜前方的一位老人吸引。他安然地坐着,望向窗外那片连绵的金色世界。他眼角的皱纹里,盛满了一种与土地相关的、知足的笑意。这条铁路,连接的哪里只是远方与此地呢?它更连接着生命的两种姿态——胡杨般的坚韧,与松树般的持守。
列车继续在金色的画卷中穿行。时而掠过胡杨林如火如荼的金,时而穿过松林沉稳厚重的金。这两种金色交织出一曲生命的交响:一个教会我们如何在荒漠中开出花来,一个提醒我们如何在顺境中守住初心。这何尝不像我们铁路人的传承——既有开拓者的勇毅,又有守护者的恒心。
夜色渐深,最后一缕夕阳为这片金色世界镀上更深沉的色彩。我靠在窗边,任窗外的景色在暮色中渐渐模糊成一片温暖的光晕。作为铁三代,我此行拾取的,并非什么稀世的珍宝,只是这片土地赠予我的金色记忆——胡杨的金色是生命的烈焰,松林的金色是岁月的沉香。
这,便是属于我的铁路风景。它让我懂得:人生如旅,既要学胡杨在沙漠中绽放,也要如松树在山间坚守。最美的风景,不在遥远的天边,而在认真走过的每一段路;最亮的光,不在天上,而在每一个平凡却闪亮的日常里。而我,愿永远做这个故事的记录者,为这个流动的、发着金光的时代,写下我最真诚的注脚。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