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周一,有事到成都一趟,顺便去逛了逛,发现即便是旅游淡季的周一,春熙路,太古里也是人满为患,各类美食摊前排队的游客前赴后继,经济下行的时期,为何依然如此多的人出来旅游,或者说,难道只有我是没钱旅游的那个人吗?这么扎心?
不行,我得去问问这些游客!我厚着脸皮找了几位在景区排队的“勇士”聊了聊。

第一位是在春熙路网红小吃门口排队的98年的小姑娘,她苦笑着说:“哥,你别羡慕,我是从东北过来的,机票是提前三个月抢的特价票,酒店是六人间的青旅,这顿饭是我这两天唯一一顿正经饭,剩下的都是泡面或者超市随便吃点。”
第二位是带着婴儿的一家三口,爸爸无奈地摊手:“别提了,这不是孩子妈说趁着现在孩子小赶紧出来一趟?我们就是周边游,自驾来的,连景区里面的观光车都舍不得坐,全靠两条腿。”
第三位是刚工作不久的小伙子,他的话更直接:“什么有不有钱的,月光族罢了!上班这么累,好不容易轮休到我了,再不出来透透气真要抑郁了。这个月工资刚发就得还房贷,下个月接着吃土。”
我算是明白了,哪有什么消费升级,什么报复性旅游,说白了就是打工人憋久了,需要释放一下。花完这个月的工资,下个月再接着挣,至于存款?不存在的。
其实我们这些打工人都有自己的生存智慧。比如提前很久订机票酒店,能便宜不少;尽量选公共交通,少打车;吃饭就找当地人常去的小馆子,又便宜又好吃。当然,偶尔也会有意外支出,上次我的手机屏幕被摔坏了,换个屏幕花了200,当时心疼得不行,接下来的几天更是省上加省。

真相:
朋友圈里那些精致的旅行照,背后可能是啃了半个月的泡面;
景区里那些排着队挤出笑容的游客,心里可能在滴血算着这笔开销能吃多少顿大餐了;
小吃街前排长队的人群,或许只是因为舍不得去更贵的餐厅,小吃多便宜。
这分明是广大打工人的自我安慰罢了。
想想也挺心酸的。咱们普通人每天朝九晚五,时不时还得加班,挣的那点钱,买房买不起,投资不敢投,存银行又怕贬值,最后想想,算了,偶尔出来玩一趟,至少能换点快乐回忆。
但是朋友们,我还是要提醒一句——偶尔的释放没问题,可千万别被这些表面现象迷惑,真以为大家都过得那么滋润,然后盲目跟风消费。

你看到别人到处玩,说不定人家家里有矿;
你看到别人买买买,说不定那是人家的职业需要;
你看到别人天天网红店打卡,说不定是有人买单。
咱们普通人,还是得握紧自己的钱袋子,量入为出。
不是说不能旅游,而是可以选择更理性的方式;
不是说不能消费,而是应该分清必要和想要;
不是说不能享受生活,而是别被消费主义绑架。
记住,真正的幸福不是朋友圈里有多少赞,而是银行里有多少存款;不是吃过多少网红餐厅,而是有无需为下一顿饭发愁的底气。
下次再看到新闻里景区人山人海,别焦虑,别怀疑自己——那不过是另一群像你一样的普通人,在用各自的方式寻找一点点生活中的希望。
而你选择理性消费、稳健理财,说不定才是真正的大智慧,从现在起,攥紧你的钱袋子!

PS:看完这篇文章,如果你也深有同感,不妨点个在看,或者分享给那些同样在假装富裕的朋友们——让我们互相提醒,别被表象迷惑,守住自己的钱袋子!当然,如果你真的很有钱,就当我没说..….不过拜托下次旅游带上我,我愿意为你拎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