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北平原上,有一座城市因“保卫大都、安定天下”而得名,它就是保定。保定是全国管辖区县数量最多的地级市,下辖5个区、15个县,代管4个县级市,共24个,妥妥的“家大业大”代表。不仅体量大,而且还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支点,毗邻北京、天津、石家庄三大城市,又紧邻国家级新区雄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厚重的历史文化,让它在区域发展中有着特殊的位置
保定位于河北省中部,太行山东麓,平原与山区各占约一半,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是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市中心距北京140公里,距天津145公里,距石家庄125公里,处于京津石三角中心地带,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中,保定被确定为“推动京津保地区率先联动发展”的核心区,与雄安新区形成联动,这样的区位优势使保定成为首都功能疏解、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也是雄安新区的战略腹地。近年来,保定提出“服务首都,对接京津,联动雄安”的战略定位,积极构建京雄保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与京津雄在生态保障、产业协作、交通联通等方面形成了紧密互动。
保定的经济发展有明显的产业升级特征,2024年保定市生产总值达到4773.3亿元,时隔21年重回河北省第三,制造业是保定的传统优势产业,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保持连续十年在全省居首,当前保定市正在培育壮大“医车电数游”现代产业集群,“医”指高端医疗器械产业,“车”指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电”指电力新能源高端装备产业,“数”指数字经济产业,“游”指文旅产业。
其中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电力新能源高端装备产业两大集群入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汽车产业以长城汽车为首,涵盖混动、纯电、氢能多种技术路线,新能源产业集聚英利、保变电气等企业,形成了“风光氢储输”全链条,在培育壮大数据服务、生物医药、超低能耗建筑等新兴产业的同时,保定市还打造了国际医疗基地、国家数据标注基地等平台,从而让保定市经济朝着智能、绿色、健康的方向发展。
保定的交通网络深入融合到京津冀一体化格局当中,已经形成起京津石高速1.5小时交通圈和高铁60分钟交通圈,京广铁路,京雄城际,津保城际等众多干线贯穿保定境内,雄忻高铁,石雄城际等项目正在建造,高速公路上,保定具备“五纵五横四联两环”的网络布局,经由京港澳,京昆,大广等线路与北京,天津,石家庄直接相连,保定同样重视与雄安新区的交通对接,容易线,安大线两条建材通道已经通车,漕河治理等工程提升了区域防洪联通水平,便捷的交通利于市民通勤,像京涿城际通勤专列的运行,也给物流,旅游,产业协作带来便利,使得保定成为京津冀地区关键的交通枢纽。
保定属于河北省高等教育资源最集中之地之一,境内设有19所高校,在校大学生逾28万人,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等高校在能源,农业,医学等领域具有自身特色,近些年来,保定打造环高校创新知识经济圈,推进“京津研发,保定转化”,同高校协作创建研发平台,燕赵电力实验室,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等,保定还促使企业加入“揭榜挂帅”机制,公布技术需求榜单,引领高校科研资源助力本地产业更新,这种产学研结合的模式,给保定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赋予了人才方面的支撑,也是保定吸引京津科技成果转化的一大优势。
保定旅游资源兼具自然与人文特色,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直隶总督署、古莲花池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清西陵世界文化遗产,自然风光方面,保定西部太行山区域分布着野三坡、白石山、狼牙山等景区,东部则有白洋淀湿地景观,野三坡、白石山、清西陵均为国家5A级景区,是京津冀地区游客的主要游览目的地,近年来,保定依托“西山东水”生态格局,推出京雄保“1号旅游风景道”,发展乡村生态游、红色旅游等业态,狼牙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太行水镇等,旅游资源的丰富性,使得保定成为京津冀市民短途出游的主要目的地。
保定用自己的“家大业大”告诉了我们地级市的发展潜力,24个区县就像24颗星星,一起照亮了京畿地区的未来,你认为千年古城保定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当中会崛起吗?欢迎在评论区发表看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