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间的大河新村 李在定 摄
黛瓦白墙,枕着潺潺碧水;远山含黛,藏着几分闲情。走进屏南双溪镇大河新村,仿佛踏入一幅流动的山水画。雅致的小楼错落有致,洁净的巷陌蜿蜒入户,亲水步道引人走向溪边。村里的移民文化展示馆,静静地讲述着过往的岁月。谁能想到,这个如今游人如织的温馨家园,几年前还是一个房屋破旧、寂静无声的“空心村”。
故事的转折,发生在2017年。一场造福工程,让这里重获新生。彼时,双溪镇前溪村拆除原大河自然村危房,在原址统一规划建设新村。2019年,84栋白墙黛瓦的新房落成,水、电、路一应俱全。凭借便捷的交通,大河新村成了前溪村融入全域旅游的一扇“窗口”。
“以前住的是摇摇欲坠的老屋,现在搬进了敞亮新房。村里还建起了儿童乐园、篮球场,河边修了栈道,这样舒心的日子在以前想都不敢想。”70多岁的村民张永能谈及新村变迁,言语间满是欣慰。
家园美了,产业的种子也开始发芽。2023年,一家来自河北的旅游公司,被这里的山水深深吸引,投资2000多万元打造“溪隐”民宿。这大手笔投入的背后,还有一段“一见钟情”的佳话。
2020年,来自河北的游客李硕偶然来到大河新村,瞬间便爱上了这里的宁静与风光。他索性租下一栋民房,亲手改造成了理想中的居所。现代科技的智能配置,与窗外依山傍水的景致巧妙融合,让“溪隐”一开业便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民宿。
“溪隐”民宿 林森 摄
更让人暖心的是,民宿与村庄的脉搏同频共振。日常管理交给张尚金等村民,让大家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厨房里需要的无公害蔬菜,也优先从乡亲们的田里采购。一种“村企共生”的温暖生态,在这里悄然生长。
以“溪隐”为起点,大河新村的活力被彻底点燃。村庄投入700多万元,点亮了夜晚的灯火,铺平了脚下的道路,还建起了灯光舞台、烧烤餐吧。而网球场、足球场、垂钓点的建设也已列入下一步的规划,一个集运动、亲子、旅居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正从蓝图变为现实。
大河新村的精彩,只是双溪镇这幅长卷中亮眼的一笔。在镇上,张长青根艺博物馆里,上百件根雕作品仿佛藏着木头里的灵魂,免费向世人开放;百年周宅“六合春茶庄”,一砖一瓦都低语着古镇的商业往事与茶香;而刘公岩景区,则以“小太姥”的雄奇,吸引着无数户外爱好者探寻云雾缭绕的美景。
产业的活力,不止于文旅。在前溪村,一个现代化的金鱼养殖基地,正搅动着“一池春水”。去年8月投产以来,24万尾色彩斑斓的兰寿金鱼,通过直播团队的镜头“一炮而红”,“游”向全国各地,年销售额高达3600万元。并通过“企业+农户”的模式,将致富的活水引向了家家户户。
村庄的发展,要靠品质、产业和生态一起走。如今,双溪镇正以大河新村为样板,将古镇的文脉、山水的景致、特色的产业巧妙串联,让更多乡村实现“颜值”与“产值”的同步提升。这个古镇,正以大河新村为笔,蘸着青山绿水的墨,描绘着一幅幅既有诗意又有活力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 茹捷 黄璐
来源:闽东日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