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
于10月31日至11月2日
在福建莆田举行
11月4日
《参考消息》转载
香港《经济导报》报道
《妈祖文化搭建跨越山海对话桥梁》
香港《经济导报》网站11月2日发表题为《四海同心祭妈祖 十年之约促和合——第十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湄洲岛举行》的报道,内容摘编如下:
11月2日,福建莆田湄洲岛海风轻拂,来自世界五大洲32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界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第十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开幕。这场国际盛会,以“大爱和平·文明互鉴”为总主题,以“命运与共·和合共生”为年度主题,在论坛举办十周年的重要节点,搭建起跨越山海的文明对话桥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深厚文化动力。
本届论坛以十周年为契机,精心设计“1+8+N”活动架构,打造了一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盛宴。“1”个主论坛聚焦全球共同关切,汇聚国际智慧;“8”个分论坛各具特色,涵盖闽台文旅融合发展、妈祖文化青年交流、国际妈祖文化学术研讨、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传播、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红树林保护与利用、海岛电力绿色发展、数字化传承创新等关键领域,实现了文化传承与时代议题的深度对接。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本届论坛首次推出“两岸融合小区”,从就业创业、生活居住、子女教育等多方面为台湾同胞提供便利,成为推动两岸融合发展的务实举措,彰显了妈祖文化作为联结两岸同胞精神桥梁的重要作用。
在全球联动方面,论坛创下多项突破:五大洲11个分会场通过视频联机实现实时互动,瑞典前首相斯特凡·勒文、联合国发展系统驻华协调员常启德、巴西圣保罗市议员乔治·哈托等国际政要和知名人士发来祝贺视频,表达了对妈祖文化时代价值的认同和对文明互鉴的期待。德国汉学家、特里尔孔子学院外方院长卜松山,河海大学校长郑金海,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社会科学院原院长赵建民等中外嘉宾分别作主旨演讲,从不同视角阐释妈祖文化的当代意义。
开幕式上,一系列重磅发布和揭牌仪式成为亮点,彰显妈祖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深度融合。中国首颗海风海浪探测卫星正式命名为“妈祖号”,将实时监测海洋风浪状况,为海洋气象预报、资源开发、防灾减灾提供技术支撑,延续了妈祖“守护海洋”的精神内核。
论坛审议通过并宣读了《第十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湄洲宣言》,凝聚起全球妈祖敬仰者和各界人士的广泛共识。宣言明确提出,妈祖文化是促进世界文明互鉴的重要桥梁、助力世界命运与共的重要指引、推动世界和合共生的重要载体,为全球治理贡献了东方智慧。
面对气候变化、海洋安全、公共卫生等全球性挑战,宣言呼吁各国妈祖文化机构共建跨国公益网络,联合开展“妈祖大爱公益行动”。
目前,全球50个国家和地区保留有1万多座妈祖宫庙,成为全球华人共有的文化符号。台湾地区有3000多家妈祖文化机构,三分之二台湾民众信仰妈祖。两岸妈祖文化交流始终是维系同胞情感、传承中华文化根脉的重要纽带。
论坛期间同步举办的第二十七届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将妈祖文化交流与民俗旅游体验有机结合,吸引了大批海内外游客前来感受“祖在湄洲”的文化魅力。
从论坛的思想碰撞到文旅节的亲身体验,从学术成果的发布到公益行动的倡议,第十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以十周年为新起点,进一步扩大了妈祖文化的全球“朋友圈”,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了不竭的文化动力。
来源: 香港《经济导报》、 参考消息编辑:荆子玉、王家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