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 · 雷山:暮色金石与千年祈愿
雷山远望
登顶·双潭如鉴映古今
踏着石阶徐行,不过一盏茶的工夫,便立于雷山之巅。极目远眺,但见龙潭与雷潭如双镜对开,一泓碧水嵌于群峰之间。龙潭烟波浩渺,雷潭幽深静谧,两潭间水汽氤氲,虽在晴日,犹可想见“双潭烟雨”的空灵意境。隔水相望的龙山,苍翠蓊郁,与雷山遥相对峙,似两位默然对话的智者,共守这一方天地。此情此景,正应了柳宗元笔下“雷山两崖皆东面,雷水出焉”的千古定格。
拾级登山
登上雷山之巅,俯瞰镜湖、雷潭美景
下山·栈道蜿蜒入幽境
夕阳渐斜,沿石阶缓步而下。山脚处,木,雷山栈道曲折延伸,引我步入林水相依之境。潭水清沏,鱼儿悠然畅游,俯身掬水,凉意透心,仿佛触到千年前柳刺史曾映照的身影。此水不竭,此情不灭,一如时光深处未曾中断的对话。
雷潭栈道曲径通幽,林水相依
祈雨亭·抚碑与古贤相逢
暮色渐浓,转入祷雨文碑亭。亭中石碑静立,刻着柳宗元《雷塘祈雨文》的雄文,旁有对联:“出云气作雷雨,泽被我民;洁廉自持忠信,师承往哲。”指尖轻抚碑文,似触到历史的脉搏:
“惟神之居,为坎为雷,专此二象,宅于岩隈……廉洁自持,忠信是仗。”
这不仅是祈雨之文,更是一颗士人之心的独白。而不远处雷山岩壁上的张翀石刻“不必问蓬莱”,虽不可近抚,却与柳公的祷文遥相呼应,共构雷山的精神风骨。
先贤碑文,历史脉搏
回望·暮色山影载千钧
夜幕轻笼,踏上归途。回望雷山,它已化作暮色中一道沉静的剪影。不高不险,却因一篇祷文、一潭清泉、数段石刻,承载了柳州千年的文脉与气节。
雷山摩刻
回望雷山
五峰已过,步履未停。雷山之后,犹有十九峰待我踏访。而那一句“善救灾害,赐我丰年”的祈愿,已随暮风,入我心怀。
(2025年10月31日于柳州)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