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羽穸,汤老师年卡班学员。
和身边的多数同学不同,我的经历可能有些特殊,我没有做大家都在做的剧评、书评等常规领域,我做的是旅游赛道。
加入年卡两年间,我在旅游赛道上迎来了许多高光时刻。
成为了知乎榜答主和优秀圈子主理人
收到许多知乎旅行类付费咨询单,成为携程签约旅行家
受邀参加腾讯2025年微信公开课,并成为发言讨论嘉宾
飞客合作香格里拉集团
知乎回答还被中国青年报摘取.....
我将自己的经历整理了一下,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01
关于定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坦白说,选旅游领域,不是因为它好做,恰恰是因为——我爱做。
读书的时候,我特别喜欢《国家地理杂志》、《孤独星球》这类的书,特别向往出去玩。
工作之后,我每年有150天左右都在全国各地出差,只要有时间,就会去当地的名胜古迹参观。
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古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在路上,我看到了和文旅宣传片上不同的风景。
记得有一次,我在荡口古镇参观《歌唱祖国》作者王梓的故居,遇到一位退伍老军人,他是荡口本地人,见我对荡口的风土人情很感兴趣,就和我讲起了他从小到大的所见所闻,我通过他的讲述,知道了很多书本上看不到的荡口趣事以及王梓的家事。
这位老军人把王梓的事迹活灵活现地讲述出来,这是我在任何书上或者纪录片上都看不到的。
在剑川县,为了追寻剑川八景之一的玉龙晴雪,我冒着冬日的严寒,早上五点爬起来,就为了等那一抹亮光,当80公里外的玉龙雪山映衬着清晨的阳光呈现在我面前时,感觉一切都值了!
真正促使我做旅游账号的契机,还要追溯到2018年,我在大理碰到了一群刚毕业的学生,他们正要离开大理去丽江,于是我将我以前在丽江游玩的路线、住宿攻略以及玉龙雪山上看冷得发抖的人们拍婚纱照等趣事分享给了他们。
他们觉得颇为有趣,于是加了我微信,后面还收到了不少正向反馈,这也是我第一次意识到——我可以用文字,把眼中的风景和心里的感受,传递给更多人。
虽然因为工作原因,我的计划一再耽搁,但好在2024年,我终于开始行动,在知乎发布了我的第一篇旅游攻略。
02
放弃完美主义,边做边充电
别看我取得了这么多成绩,其实刚做账号的时候也是无人问津的,能坚持下来,全靠热爱与笔耕不辍。
因为这份热爱,我每天像打了鸡血一样,行动力满满。
为了上榜知乎榜旅行类榜单,我曾经连续两个月,每天坚持800—1600字的回答输出。
那时候,每天晚上都要把时间分成好几块:先找第二天的选题,构思半小时左右,然后复盘昨天的帖子,最后输出今天的内容,不知不觉就到了后半夜。
这样的节奏我坚持了两个多月,眼看着自己的账号从无人问津到有了第一个变现机会,那心情是无比激动的。
我的第一条合作信息是飞客发来的,他们想招兼职编辑。
尽管当时不知道能否做好这份工作,我还是勇敢投了简历,还把上过汤老师的写作班作为背书写进简历里,很幸运,我成功拿下这份offer。

做兼职的时候,我还没从写作班结业,输出的内容也比较青涩,不过没关系,我一边做,一边给自己充电。
没时间去远处旅游,我就在出差的时候,别人下班回宾馆休息,我就去街上来一场citty walk,了解风土人情,拍一些照片做存档。
我不做走马观花式的看客,每一篇内容,都认真写下自己的真实感受,所以我的粉丝粘性很高,同时,在这样不断的充电下,我产出内容的质量也越来越高了,我的回答还在综艺上被节目转载。

所以,做自媒体永远等不来万事俱备,边行动边学习,才能迅速拿到结果。
03
培养“成长性思维”
看我前面分享的经历,你是不是以为我这一路走得很顺遂?
其实不是的,从2025年开始,我陷入了很长时间的停滞。
今年,整个互联网市场,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很多平台都重新洗牌。
今年旅游领域变现有多难?在不接广告的情况下,大众点评社群第一,奖励50元美团卡;携程文章精选,10元……是的,你没看错。有稳定工作的人,大概率看不上这点付出与回报完全不成正比的辛苦钱。
其他旅游平台的固定作者群已经饱和,我接过最高的稿费是600元,一年估计也就5~10次。
长期见不到正反馈,我开始缺乏动力,从今年7月份开始,我几乎成了年卡班的“幽灵学员”,选课不积极,主打一个潜水、听课,看看大家的讨论……
10月,季冬末老师找到我,问我的写作情况,一妹也来统计年卡成绩。
犹豫再三,我觉得我不能认命,不该让“用爱发电”成为我唯一的常态。
我把自己的情况反馈给冬末老师,老师要了我的账号,去问了下小小老师的意见。
小小老师说:其实旅游领域不错,前景很好,变现也不错。就是需要做大做出特色,让别人记住你这个人,关键还是得慢慢来,围绕这个领域深耕。
你看,高手们的秘诀,原来都是“慢”, 是我太急了,遇到一点问题就当起了缩头乌龟。
其实做任何事都一样,谁也不能一直处于巅峰状态,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一路升级打怪才是常态。
而我们能做的,就是保持成长,培养自己的成长性思维,边做边复盘,不断升级打怪,才能跨越一座又一座高山。
我开始重新拾起这份事业,我发现,在我怀疑自己的时候,我一直“被需要着”。
最近三个月,知乎上有人在看好我的咨询服务,偏要付费咨询;高德上有人认为我写的地点评价非常及时有效;携程上有人说要带孩子去看看我写过的地方……
你看,无论行业多么浮躁,认真输出的内容,还是会被看见,被需要的啊!
2025年还剩两个月,愿我们都能持续精进,在写作上取得自己的成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