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街头巷尾,一批升级后的绿色空间正悄然改变市民的生活。围绕“一老一小”群体需求,多个公园通过适老化、适儿化改造,实现了“全龄友好”的温馨转身,让“家门口的绿色”真正成为老少皆宜的幸福空间。
位于天府新区的麓湖水线公园以水系景观为脉络,划分出戏水区、艺术区、运动区与休闲区,形成四个特色鲜明的水互动空间。公园在建设中特别邀请儿童与家长参与验收,确保真正满足成长需求。艺术区的光影雕塑与亲子展览、运动区的滨水步道与健身设施,吸引了不同年龄层的居民,年接待游客量已达约500万人次。
金牛区花照壁社区的“童心园”以“花”为设计元素,将在地文化与儿童活动空间巧妙融合。圆角设计的游乐设施降低了磕碰风险,滑梯组合与自然教育模块也增进了亲子互动。
青羊区的石人公园作为承载城市记忆的老园,通过“按人群定制场景”的思路,划分出老年人活动区、青年运动场与复合式儿童乐园,实现了全龄段覆盖,成为集休闲、健身与文化传播于一体的社区客厅。
新都区静安社区公园则打造了儿童创智花园与宠物小园等多元场景。平日里老人在此歌舞休闲,假日里孩子嬉戏运动,父母陪伴在侧,形成“一动一静、老少同乐”的温馨画面。
成都正以“一老一小”为支点,推动城市公园从“有绿”走向有用、有爱、有趣,让每一处绿色空间都成为融合代际、凝聚温情的城市客厅。(赵蝶)
编辑:赵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