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府城
王士新
2025年国庆假期,我们家到浙江台州游玩了几个景点,4日,到了台州府城景区。
我们把车停在景区停车场后,坐上景区小巴士,七弯八扭,上了山,下车顺着山路,上坡不到百米,看到右边山坡上,耸立着一座“戚公祠”。
门前竖着广告牌:“戚公祠,位于北固山南麓,为民族英雄戚继光在台州抗倭,取得九战九捷战绩,台州百姓纪念戚公而建。2008年12月19日重新落成,占地面积98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23平方米,由门台、外殿、主殿、辅院等组成”。
我们拾级而上,进门,看到大屏风上有一幅戚继光威武的画像,主殿也有戚继光的坐像,儿子、孙子对练习场有兴趣,咚咚咚,一口气登上了几十个台阶的高处,我们就在下面的外殿,慢悠悠地转了一圈,观看了部分兵器陈设。
这天台州气温36度,烈日炎炎,加上上山,早就满身是汗,我们坐在门前宽大的木门槛上,吹着凉风,等儿孙从练习场下来。
出“戚公祠”,开始登台州长城。
城墙上非常开阔,两边有半人高的围墙,很有气势,有北京八达岭长城的味道,只是规模显得小了些。城墙内外高树林立,密密麻麻,树荫覆盖了城墙,阳光透过树叶缝隙,落下斑斑点点的光影,加上城墙本来很高,阵风送来,有些凉爽。游客纷纷收了伞,找喜欢的地方,或全家留影,或独自拍照,也有的游客在人少的地方,对着手机竿,自说自话,拍视频,发抖音。
长城上间隔几百米,有处双层空心敌台,上下台阶很窄,只能单人上下。我们登了上去,上层面积约20来个平方,靠在厚实的围墙上,我想,历史上这里的视野,肯定十分开阔,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敌人想偷袭,是十分困难的。但现在呢,全被密密麻麻的大树,遮挡住了视线。
这个双层空心敌台,是瞭望台,也是藏兵器的地方。
我们在台州长城上,走了约2公里,共看到三处双层空心敌台,从第二个空心敌台开始下坡,这几百米长城两边树木稀少,没有荫凉,游客又纷纷张起伞来,中午,大太阳,人人汗流浃背。
第三个敌台,空间更大,四周安放了不少的坐椅,加上四面有大窗,空气流通顺畅,特别两处门,留得很大,进来就像到了空调房间。
我们在这里休息了二十几分钟,补充能量,吃了面包,喝了些矿泉水。
透过宽大的敌台天窗,俯视蜿蜒而去的城墙,近处的城门外,又围了一个半圆形的城门楼,城楼前是一条浩浩荡荡的灵江。
台州府城,从东晋隆安末年(397-401)始建,唐代成为州治后大规模扩建,宋代定型为 “九门” 规制,明清时期因抗倭需求,进一步完善防御体系。其地理位置扼守灵江入海口,是浙东沿海的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宋代起商贸繁荣,与日本、高丽(今韩国)通商频繁。近代虽历经拆毁与修复,但核心格局保存至今,2022 年晋级为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
台州府城,依山傍水,北枕北固山,南临灵江,东濒东湖,形成 “山 - 水 - 城” 三位一体的格局。城墙沿江而起,全长 6000 余米,现存 5000 余米,沿山脊蜿蜒,将巾山、北固山等自然山体纳入防御体系,既增强军事屏障,又利用地形防洪。
城墙采用砖石包砌,独创弧形马面(消弱洪水冲击力)、双层空心敌台(扩大藏兵空间)、门台天窗(增强通风采光)等技术,被称为北方明长城的 “师范” 和 “蓝本”。
台州府城,东面是东湖、巾山塔景区。东湖不大,面积280 亩,分前湖、湖心、后湖三大区域,亭台楼阁倒映水中,有 “小西湖” 之称。
巾山因形似道士头巾得名,山顶东、西双峰各立文峰塔,山腰有千佛塔、南山殿塔,形成 “一山四塔” 奇观。千佛塔始建于唐,元代重建,塔身嵌佛像 1003 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峰塔为清代砖塔,是府城地标。山中多寺庙道观,历代文人如李白、杜甫曾在此留下诗篇,为浙东 “唐诗之路” 枢纽地。
我们沿着城墙继续往前走,在中心城墙处,沿台阶走下去,进入紫阳古街。
紫阳古街,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也是江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宋代里坊制格局古街之一,其布局和建筑特点,体现了千年府城的历史脉络与地域文化特色。
古街呈南北走向,全长 1080 米,宽约 4 米,贯穿台州府城核心区域。街道自南向北分为六段,每段以历史地标命名,如南段的 “揽秀楼”、中段的 “白塔桥”、北段的 “五凤坊” 等,体现了古代城市 “坊间道路称街,坊内道路称巷” 的方格网布局体系。
南段(揽秀楼至水门街):历史上为 “通远坊”,南宋时期是对外商贸核心区,曾聚集日本、韩国商人,紧邻天宁寺(外商祈福住宿地)。
中段(清河坊至迎仙坊):近代商业鼎盛区,集中了方一仁药店、聚丰园茶馆等百年老店,也是市井生活与文化交融的枢纽。
北段(奉仙坊至黄坊桥):靠近台州府衙与文庙,凸显行政与文教功能,现存紫阳宫遗址、五凤坊等重要历史节点。
古街作为 “主动脉”,向东、西两侧延伸出 25 条小巷,如九曲巷、十伞巷、樱珠巷等,形成 “主街 — 小巷 — 院落” 的层级结构。这些小巷曲折幽深,多为名门望族聚居地,如九曲巷保存了康熙年间画家傅啸生的故居。
街巷中游人来来往往,听口音,上海人居多。从街上行驶车辆看出,安徽的游客不多。本来这个国庆假期,儿子儿媳开始想到福州,坐飞机过去,看看大海,特别想看看平潭近些年的发展,看看平潭的跨海大桥。后来改成自驾游台州,当然,在台州也能看到大海,再说台州的经济发展很好,民营企业发展名气也大,走走看看,感受发达地区的氛围,开阔视野。
纵观全国城市、集镇的生存、发展,都离不开水运,台州也不例外,水运对台州府城的影响很大,灵江是台州府城的黄金水道,连通内陆与东海,宋代起成为商贸枢纽,货物经此运往宁波、温州等地,日本、高丽商船也在此停靠。明清时期,府城依托水运发展造船业、盐业和渔业,形成 “通远坊” 等外贸街区。
近二十年来,这个672.9万人口的沿海城市,由汽车零部件、通用航空等七大千亿产业集群的引领,全市工业快速发展, 2024年实现GDP6656.4亿元。我们从仙居县到台州府城,沿途看到两边私营企业厂房连成一片,在港口附近的企业显得特别多,港口码头摆放着大批待运的集装箱和各类货物。最显眼的是农民的住房,都是三四层的别墅,连成一排,气派、漂亮。农民子女不存在大学毕业后就业难的问题,他们大学毕业,或从海外归来,顺理成章地到自家的企业上班,当老板,做生意。
台州府城主要特色美食,有蛋清羊尾、麦虾、海苔饼、泡虾等。
紫阳古街,游客熙熙攘攘,摩肩接踵,我们穿行在古街的人群中,各处走走,停停,看看,坐坐,下午一点多,我们从古街打车到停车场,上车向横店影视城方向飞驰而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