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杨希林
当良渚文化大走廊、埃斯纳历史城区、贵州荔波;同里古镇、阿曼“巴赫拉堡等多个世界遗产所在点位,分享起如何用世界遗产助力当地经济繁荣、改善民生福祉时,世界遗产活化与保护对区域乃至国际发展的“含金量”,在这场国际对话中“拉满”。
会议现场 主办方供图
11月5日,亚太遗产实践者联盟(HeritAP)2025年度会议暨“世界遗产贡献可持续发展目标”优秀案例发布会在余杭良渚开幕。会上,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申报的“中国良渚文化大走廊:融合遗产保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探索”项目,获评2025年“繁荣与生计”优秀案例。来自全球14个国家和地区的80余位遗产领域专家及相关机构代表参会。会议旨在通过政策研讨、案例发布、专题交流等形式,深度探讨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融合路径。
实现文化保护与民生改善的有机统一
良渚的“中国答案”让外国专家记忆深刻
11月5日下午,杭州良渚国际研学中心,“繁荣与生计” 专题优秀案例分享会上,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叶维军的发言,吸引了全场关注。他表示,良渚文化大走廊,通过“廊道式”发展模式,系统统筹保护与发展、传承与创新,实现了文化保护与民生改善的有机统一。
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叶维军分享 主办方供图
在“发展能力可持续”方面,良渚文化大走廊构建开放廊道空间与协同治理机制,建立由余杭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工作指挥部,实现从“全域保护”到“廊道共生”的转变。在“经济繁荣可持续”方面,良渚文化大走廊陆续实施“十大工程”,打造良渚博物院二期、良渚客厅等重大文化地标,培育“文化+科技”“文化+旅游”等新兴业态。目前,良渚文化大走廊已招引“文化+”项目74个,规上文化企业实现营收30.14亿元,良渚系列文创年销售额突破2亿元。在“社会协调可持续”方面,良渚文化大走廊创新利益共享与全民参与机制,推动周边村集体“抱团发展”,2025年前三季度,廊内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达482万元,同比增长17.4%。最后,在“文化传承可持续”方面,良渚文化大走廊构建开放学术体系,打造“良渚论坛”国家级文明对话平台,与英国巨石阵、希腊雅典卫城等国际遗产地开展交流,推动“何以文明·遇见良渚”全球巡展走进联合国总部等12个国家和地区。
“良渚文化大走廊的探索,是文化遗产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实践。这一实践在经济、社会、文化、治理等多维度,深度契合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落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促进可持续发展’框架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现实参考。”叶维军总结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信息与网络中心(ICHCAP)合作部主任车葆荣(Boyoung Cha),对这个项目很感兴趣。“我认为,良渚文化大走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词在于‘民生’。我看到相关部门特别注重保持文化活力,努力让文化遗产地‘活’起来,同时真诚关怀在地居民的生活,也用心服务每一位到访的游客。因此,我认为这些经验值得在更广阔的层面加以借鉴。维系这种文化生态的活力,思考如何保持人文环境的生机,将有力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车葆荣
用旅游驱动转型 做“绿色遗产经济”
多地分享遗产活化与利用生动经验
其他获评案例,会上同步分享了自己的先进经验。
埃及塔奎恩社区综合发展公司执行总监Kareem Ibrahim,线上分享“埃斯纳历史城区振兴”项目,介绍北非地区通过修复历史建筑、活化传统手工艺,推动当地居民人均收入提升30%,让濒临消失的城区重焕生机;贵州师范大学教授肖时珍,解读“‘旅游 +’驱动的荔波模式”,该模式整合自然与有形、无形遗产,推动多民族文化包容传承,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与创意产业,完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实现绿色遗产经济的转型,同时凭借跨层级跨区域协同治理、跨行政管理区域法制管理及社区参与式保护等机制,为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重要贡献。
贵州师范大学教授肖时珍正在分享 主办方供图
苏州市吴江区同里镇建设管理办公室主任沈春希,阐述 “同里古镇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实践”,古镇传承晨钟暮鼓等传统文化活动,持续推进遗产保护与河湖疏浚等生态治理,同步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实现旅游品牌溢价、经济活力、民生改善与生态韧性的良性平衡,成为可持续发展典范;阿曼遗产与旅游部文物总局巴赫莱要塞司副司长Manal Mubarak AL-SHEREIQI,介绍阿曼巴赫莱案例。当地文旅部门与企业合作,将遗产保护与传统工艺复兴、文化旅游及创意产业发展相结合,赋能女性与青年就业,旅游收入反哺社区基建、教育及修复工作,融入数字建档、传统法拉吉水利系统等可持续举措;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管理局党委书记吴跃福,分享 “阿者科村梯田遗产赋能生计改善案例”,通过社区主导的 “阿者科计划”,以旅游收益 7:3 分配(村民共享 70%、30% 集体再投资)的集体模式,保护蘑菇房、梯田及文化传承,实现经济振兴、人口回流与生态守护的统一,践行 “保护促发展” 理念,契合多项可持续发展目标,成为社区驱动遗产价值转化为共享繁荣的典范。
当天,会议启动2026年“知识与技能”主题案例征集。WHITR-AP上海分中心研究部主任龙淼(Carolina Castellanos),对会议内容进行了总结,她强调了2026 “知识与技能” 案例征集旨在寻找将物质与非物质遗产融入各类教育体系、获政策与机构支持、通过能力建设强化两类遗产协同、依托遗产知识推动创新创意,且契合可持续发展目标与核心社会价值的相关良好实践案例。
“转载请注明出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